-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 钩虫精选
第二节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亚洲钩虫)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钩虫为钩口科虫种的统称。 能寄生人体的钩虫有五种,重要的有两种:即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两种钩虫均寄生于小肠上段,引起钩虫病。该虫在我国流行较广,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严重,故被列入限期消灭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两种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等,大同小异,故将二者一并讲述。 一、形态 (一)成虫 外形 虫体为小圆柱状,体略有弯曲。(弯曲形状为区别2种依据) 大小 体长约1cm左右,雌虫>雄虫,亚洲鈎虫>美洲钩虫 颜色 活时呈血红色,死后呈灰白色。 结构特点 1、虫体前有一发达的口囊、鈎齿或切板。为区别2种依据之一 2、交合刺:内有一对交合刺。为区别2种依据之一 钩虫形态图 两种钩虫口囊 表:寄生人体两种钩虫成虫的鉴别 (二)虫卵 两种虫卵极为相似,不易区别 外形 椭圆形,似鸡蛋。 大小 大小约为56~76×36~40μm 颜色 无色透明。,随粪便排出时 内含物 壳薄,内含4—8个细胞,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 若患者便秘或粪便放置过久,卵内细胞可继续分裂为多细胞期。(图)。 钩虫卵形态 二、生活史 (一)图解过程 (二)总结 三、致病性 两种钩虫的致病作用相似。 (一)幼虫致病性(钩虫性皮炎) 1、钩蚴性皮炎: 病因 丝状蚴蚴侵时入时损伤皮肤所致。 临床表现 局部皮肤起红色丘疹,有奇痒和烧灼感, 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称为“粪毒”。皮炎部位多见于足趾、手指间等皮肤较薄处(见图) 2、钩虫性肺炎:(基本同蛔虫) 钩幼性皮炎 (二)成虫致病性 1、消化道及症状: 病因 ① 成虫以口囊咬附,造成肠壁损伤所致。 ②与继发细菌性感染。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一般消化道及症状症状。 个别病变深可累及粘膜下层,甚至肌层,出现严重症状。 【举例】一农民患者消化道大出血,输血10400ml,经3次服药驱出钩虫14907条后治愈。 咬附在肠壁上的钩虫 2、钩虫性贫血:(贫血:由于红细胞总量减少而表现临床症状、体征) 病因 ① 钩虫食血、排血。虫体在吸血同时血液迅速经其消化道排出部分血液。 ②异位致使伤口渗血。钩虫在咬附时,具有更换位置的习性,另外,其口囊内有抗凝血酶。二者结果是:新伤口不断增加,旧伤口仍在渗血。 ③患者长期慢性失血,使铁和蛋白质不断损失,若机体不能及时予以补充,久之,导致贫血。 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皮肤及面色萎黄、口唇粘膜苍白、心慌气短、头晕眼花、浑身酸懒无力。部分病人有面部及全身浮肿等症状。 3、并发症: 1、①如果贫血长期得不到纠正:儿童会出现发育障碍;成人体力下降、妇女则可引起停经、流产等。 2、出现异嗜症: 患者初期有少数患者出现喜食非正常食物,如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煤渣、破布等异常表现,称为“异嗜症”。发生原因似与患者体内铁、锌缺乏有关。大多数患者经服铁、锌剂后,此现象可自行消失。 3、先天性感染 1岁以内的婴儿死亡率为4%。 四、实验诊断 (一)诊断依据: 常从粪便检查以检出钩虫卵或孵化出钩蚴是确诊的依据。 (二)常用的方法: 1、粪便直接涂片法:简便易行,但轻度感染者容易漏诊,反复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2、饱和盐水漂浮法:常用,检出率高。 3、钩蚴培养法:检出率与上法相似,此法可鉴定虫种,但需培养3~4天才能得出结果。 具体操作方法简介。 五、流行情况 (一)地理分布 钩虫的流行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据估计,目前,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 我国主要流行在淮河及黄河一线以南的广大农村地区,其中尤以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江西、浙江等省区较为严重。人群感染率仍较高,个别地区可高达50%以上,一般认为南方高于北方,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南方则以美洲钩虫为主,但混合感染极为普遍。 (二)流行因素 1、传染源存在: 包括患者、带虫者。 2、粪便的管理和使用不当:如旱厕所、随地大小便、不经过无害化处理使用粪便追肥等都会造成虫卵散播,污染环境; 3、有适宜钩蚴发育的自然环境条件:钩蚴发育需要温暖、潮湿及肥沃土壤条件。 山东调查:潍坊的红薯地、玉米地;烟台的苹果园;吴家堡的水稻田;蔬菜种植区等。另外,矿井也符合此条件,据四川省调查,煤矿工人的平均感染率仍高达52.0%。 4、与耕作方式有关: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山区、丘陵地区的种植方式,仍以手工和半机械化为主,不能从根本上避免接触土壤和农作物,手足都有较多的机会直接接触土壤中的钩蚴,则极易受到感染。 六、防治原则 (一)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