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爱国之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清照的爱国之情

李清照的豪放与爱国之情 【摘 要 】 我国宋代杰出女作家李清照以词著称,她 曾被许多文人学者称为“婉约之宗”。细读她的词作会发现,她的词于委婉含蓄中流露 出一股豪放之美,她的词 中还表现 出了一种深挚浓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祖国壮美江山的热爱,对人生理想和事业的执著追求。 【关键词 】 李清照;婉约;豪放;爱国情怀 在中华民族这个神圣的诗国里,女诗人可以说寥寥无几,而在我国古典文学辉煌灿烂的星河中, 垂名史册的女作家更是屈指可数。宋代女作家李清照就是这少数当中最灿烂的一颗明星, 她的光辉至今仍然光彩夺目。她的作品, 尤其词是中国精神文化宝库中极有价值的一份珍贵遗产。她的词在婉约之中具有豪放之美,于豪放之中自然流露出对祖国命运的关心, 强烈的爱国之情在那个时代压倒须眉。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 山东济南人, 生于宋神宗元丰十年。她的一生跨越了两个历史时期,即: 北宋末和南宋初。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动荡历史年代, 时代的纤绊在她的身心烙上了深深的印迹,这些在她的作品中或隐或显地被反映出来。因此, 她的词中呈现出一种 “大丈夫” 的气慨, 婉约之中具有豪放之美。我们知道, 词分 “婉约” 与 “豪放” 两派。 “婉约” 指婉转 绵丽、 浅至缳俏, 一语之艳, 令人魂破, 一词之巧, 令人色飞, 是一种曲折含蓄细腻的笔法。 “豪放” 则指慷慨磊落、 纵横豪爽、 气象恢弘。清人沈曾植在 《菌阁琐谭》 中曾评论她说: “易安倜傥有丈夫气, 乃闺阁中苏、 辛, 非秦、 柳也。” 他的评价较中肯, 李清照的词有一般意义上的偏于 “倚罗香泽之态, 绸缪婉转之度” 的婉约词所没有的某些特殊艺术特征, 呈现出一种 “超逸”、“劲直”、“疏朗”、“清新”、“豪迈”之气。李清照的很多诗词里都表现着她的七国之情. 南宋初期, 是李清照生命里程碑上的巨大转折点。 “靖康之变” , 朝廷屈辱求和, 南宋向金称臣纳贡, 广大民众极为愤慨,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此, 词人辛弃疾激情迸发, 有着汹涌磅礴的表现。女词人李清照也毫不逊色, 乃女中 “大丈夫” 也。 在父亲遭难后, 她曾上诗 “炙手可热心可寒” 来求公公赵挺之相救,却无济于事。此时, 她对祖国命运十分关注。她的 《临江仙》 :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 人客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 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这首词开头一句就凝聚了词人对于国破家亡而无能为力的深切感受, 国破引起家亡, “客建康” 是个人的悲哀,更是国家社稷的悲哀, “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这和那些成天寻欢作乐不思国事、不顾国危的王公贵族截然相反。南宋统治集团在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的醉生梦死之中花天酒地,而我们的女词人却痛切国破家亡。最具有明显的爱国思想的是 《永遇乐》 : 落日熔金, 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这是一首咏元宵佳节的词。北宋朝廷为了粉饰天下太平,表示与民同乐, 每于正月十五日要在汴京做盛大灯会。破国以后, 南渡词人往往追怀汴京灯节盛况, 以寄托他们的去国之思。张端义 《贵耳集》 便是如此介绍这首词的。他说李清照 “南渡以来, 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 《元宵·永遇乐》 词” 。 词的上片写了四层, 反复表现女词人在元宵佳节提不起兴致, 适应不了节日的欢乐。 “落日熔金, 暮云合璧” , 以一付工致的联对, 描绘一幅绚烂的晚晴美景,却跟着用比兴的手法, 引出下面悲恸的一叹: “人在何处?” 景色固然美好, 自己的丈夫, 中原的老, 半壁的河山都在哪里啊!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 , 以又一付工致的联对, 采取柳色、 笛声渲染初春消息和节日气氛。却跟着用烘托的手法, 引出下面清醒的一句: “春意知几许?” 令人产生希望的春之迹象怕没有多少吧! “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 收束了前两联美景与良辰的描写,但跟着引出下面的设想: “次第岂无风雨!”转眼之间, 难道不会有风雨吗?好景不长, 阴晴难定,这是她走的人生道路的辛酸总结。也是用国运连连衰落、 苟延残喘历史……在风雨飘摇中的祖国,望不到春消息的臣民, 怕没有好兴致欢度 “元宵佳节” 吧。女词人于是辞谢了安排香车宝马, 邀她一起观灯的朋友们。 词的下片,写因今夕的被邀引起女词人对昔时的回忆:过去欢度上元节是在 “中州” ,即汴京,而不是在异地,或临安。 过去自己是 “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