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体筒库滑模施工技术研究QC.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联体筒库滑模施工技术研究QC

联体筒库滑模施工技术研究 一、QC小组概况 小组概况:QC小组成立于2011年8月份,共6人组成,每人受TQC教育60h以上。 小组方针:强化管理,保质创优。 小组制度:①每周活动不少于2次,每次活动有记录,②小组出勤率在95%以上,③定期进行TQC教育,每次不少于0.5h。 二、工程概况 广州市粮食储备加工中心工程占地面积149543m2,总建筑面积122561m2,约由26栋建筑物、构筑物组成;总体上分为工程区与综合配套服务区。其中筒库工程有:筒仓有21个,内径13.62m,占地面积4072m2,筒下层建筑面积4072m2,筒上层建筑面积3286m2,建筑物高度41m。 筒仓内外壁1:1水泥砂浆随滑随抹光,外壁刷丙烯酸涂料。 筒库立面图 筒库平面图 桩基础采用锤击管桩,桩径φ500,有效桩长约40m,筒库桩顶主要基础形式采用阀板基础,板厚度450mm,标高-0.10m,阀板占地101.7×42.3m,板下包含多个1500厚的多桩承台。柱截面600×600mm。基础梁截面300×800、250×500mm。地板厚度150mm。筒仓群在10~11轴间设置有变形缝,将筒仓郡分为2块。 工作塔A及筒仓阀板基础平面图 筒仓壁厚240mm,仓外壁相切连接,仓盖板面标高+41.0m,各个仓盖板组成平面尺寸为103.65×42.3m的楼板,板面标高+41.0m,板厚120mm,梁截面800×1500、250×750、250×600mm,在主梁交接处立砼柱650×750mm,砼柱支承屋面,屋面标高+48.0m,板厚120mm,梁截面300×1000、250×650mm。 筒库剖面图 三、选题理由 (1)联体筒滑模施工具有高技术高风险。 (2)工程量大工期紧(每组施工必须24小时连续施工)。 (3)我公司首次施工类似任务,无成熟工法。 (4)满足特定条件下,成本低。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QC小组联合攻关,选择了《运用QC方法,郡筒滑模施工技术难关》这一课题进行现场攻关,使该工艺趋于完善,并能更好地为施工实践服务。 四、活动目标 1、达到设计要求 (1)联体筒仓垂直度偏差0.1%。 (2)联体筒仓壁截面尺寸偏差在+8,-5范围。 (3)每组施工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 (4)成本控制在标书范围内。 2、确保联体筒仓施工成功且创优。 提高经济效益保证质量,总结联体筒仓施工经验。 3、工期 每组联体筒仓在20天内完成。 五、可行分析(如图2.1.7-1) 六、第一次PDCA循环 1、现场调查 (1)在基础面与建筑物周边弹出筒仓圆心与垂直控制墨线。 (2)单筒仓滑模施工,有一定经验参数。但联体筒仓滑模是第一次,就不能照搬单筒经验参数进行施工,必须在3×3筒仓组进行工艺试验,以确定如何合理施工的各种参数,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确保达到预期的目标。 (3)3×3筒仓组工艺性试验共进行了5组,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对造成失败的主要问题我们进行了排列,见表2.1.7-1及图2.1.7-2。 频数表 序号 影响因素 频数(起) 累计频数 累计(%) 1 绑扎钢筋位置偏移 7 7 29.4 2 混凝土拉裂 5 12 52.9 3 壁混凝土表面粗糙 5 17 76.4 4 筒模间提升欠佳 2 19 88.2 5 机具损坏 1 20 94.1 6 其他 1 21 100 合计 21 从排列图中明显地看出绑扎钢筋位置偏移、混凝土拉裂及壁混凝土表面粗糙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 图2.1.7-2 排列图 2、原因分析 通过图2.1.7-3 所示的因果分析,QC小组进行了要因确认。 图2.1.7-3 因果分析图 通过对以上原因的确认调查,我们确定以下八个因素是影响联体筒仓的质量,及提升进度的要因。 机械型号不配套,操作不统一。 提升油压过大,漏油。 没有郡体滑模的经验。 参考技术不全。 竖筋绑扎过高。 操作平台晃动。 工种搭接不当。 队伍多,交叉作业。 3、对策的制定 据以上原因我们制定对策并形成规范化(见表2.1.7-2)。 对策表 表2.1.7-2 序号 原因 对策措施 执行人 1 机械型号不配套,操作不统一 统一操作规程 技术负责人 2 提升油压过大,漏油 根据机械性能与实情进行调整,漏油部分进行修理或更换。 技术负责人 3 没有联体滑模的经验 组织管理人员、专业队人员到兄弟单位工地参观学习类似工程的工艺方法,获取一定的感性知识,并商讨如何解决存在的技术难关。 技术负责人 4 参考技术不全 找资料,借鉴单体滑模的工程经验,制定适宜的工序流程。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5 竖筋绑扎过高 竖筋绑扎高度控制在5m以下 施工员 6 操作平台晃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