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我们深感自豪,备受鼓舞;展望新的历史使命,我们信心百倍,斗志昂扬。从现在起,今后的10年、20年、50年,将是中国发生更加深刻变革的伟大时代。到2010年的时候,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建国100 周年的时候,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这样的英雄气概。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都将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光荣永远属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3、余音绕梁式结尾 这类结尾富于含蓄美,用最精当的语言,或者用艺术手法如运用修辞手法、套用故事等结尾,委婉含蓄地表示一种道理,或者表达一种态度。 案例:《千万元改造“陋室”是否亵渎了刘禹锡?》 要写好评论的结尾,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条: 1、结尾与标题和开头一样,都是全文有机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主题服务的,要照应全文,要首尾呼应; 2、避免空话、套话,尽可能写得生动一些; 3、因文而异,有些评论言尽意止,就不必硬加个尾巴; 4、有些评论开头提出了问题,结尾应有所交代; 5、有些评论是驳论,结尾就不宜用号召式,应采用贬斥式 (2)活用成语、谚语、俗语 把成语、谚语、俗语等引入标题,直接引用或变化引用,既可以使标题言简意赅,还可以使标题别有新意。 一是直接引用。即把成语、谚语、俗语等直接引入标题,借助于受众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认识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问题。 例如: 《一笑置之》(人民日报) 《以人为镜》(人民日报) 《打铁贵在自身硬》(法制日报) 《“办法总比困难多》(人民日报) 《远亲不如近邻》(电视节目《焦点访谈》) 二是变化引用。即在引用成语、谚语、俗语时,对文字进行一些细微的改动,使词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赋予词语以新的内涵。做法包括: A.易字法 《杞人忧“地”》 《梦生醉死》 《后生可爱》 《不做亏心事,也怕鬼敲门》 B.谐音法 如: 《恭喜发“才”》 《岂有此“礼”》 《谨防“明码标假”》 (3)巧用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比喻、比拟、借代、双关、对照、连珠等等,这些手法都可以用于评论标题的制作。 一是比喻。即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以此物来描绘或表现彼物。 如: 《给“门卫”以“守门权”》 《病人成了“唐僧肉”?》(人民日报,人民时评2002年8月23) 二是比拟。即借助想象力把人当做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述。 例如: 《给孩子书包减“肥”》 《奥斯维辛醒着》 三是借代。即借用事物内部或外部不可分离的相关关系,用与事物相关的部分名称替代事物的本体。 例如: 《多交“毡帽朋友”》 《绿茵场呼唤文明风》 四是双关。即在遣词造句时表面是一个意思,暗中又隐含另一个意思,一语双关。 如: 《当心有坑》 《巨额粮款化为水》 五是对照。即把两种相互矛盾或悬殊巨大的事物、现象、思想、做法等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 例如: 《“穷根”与“富路”》 《慷慨与吝啬》 《近忧与远虑》 《“良言”与“忌语”》 六是连珠。即把词语或句子在组合的过程中加以颠倒重复,使其首尾呼应,形成回环。 如: 《“官钓”与“钓官”》 《“用谁谁行”与“谁行用谁”》 《专家鉴定与鉴定专家》 《咨询业需要咨询》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即谋篇布局,是对评论的总体构思和谋划,包括其逻辑思路层次安排。 在具体的结构布局中,则把评论文章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 一、“万事开头难”——悉心写好引论 引论指文章的开篇或起始部分,在评论中称为引论,通常用作挑开话题、交待主旨及引出正文。 1、概括论题,引出论证 这种评论文章的开头,是一开始就摆出论题,然后针对论题进行全面的论证,最后得出论点。 (1)直接交代新闻事件 这类评论常常是以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为缘由,在开头先将新闻事实的经过或者特点进行概括性的叙述,引出作者所要论述的内容。 (2)直接提出问题 这种开头就是用疑问或设问的方式直接点明论题,结论要待论证之后才能见分晓。 用提出问题开头,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案例: 《“重赏”之下》(2003年7月1日《人民日报》) 《“重赏”之下》 “从媒体上不时传来各类文艺评奖的消息,一些地方性的文化单位在没有经过主管部门批准认可的情况下,擅自向全国悬赏征集文艺作品、设置文艺奖项,各式自我标榜的文艺“大奖”四处开花,不时给寂寞的文坛带来几分热闹,说不定什么时候天上真的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