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选修《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docVIP

2017人教版选修《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人教版选修《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教学目的】: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 【教学方法】:例举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导语: 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一、汉语语音的演变 汉字结构的方法中,以形声造字和方法最常用,因而形声字也为最多。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不断深入、进步,一些新发现的元素及物质,都可以形声这种造字方法造出。比如:镭、锶等等。而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凉”“晾”“谅”和形声结构,是否在提示我们,在先前造字之初,这个“京”字,原本是读“ liang ”的呢! 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贺知章的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们是否可判断出,这个“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 huai ”呢? 古代有个叫胡曾的人,写过一首《嘲妻家人语音不正》诗:“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忽然云雨至,却道是天‘因’。”如果我们不了解古今汉语读音的变化,一定会觉得这个人真是鸡蛋里挑骨头。很显然,当时这个时期,这个“十”肯定不读 shi ,这个“针”肯定也不读 zhen ,“阴”肯定不读 yin 。 二、汉语词语的演变 1 、词语的词形变化 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单音词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简称“一个字一个词”。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称为多音词,文言中的单音词与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多音词相对比,有以下几种情形。 (1) 在原来的单音词加上词头 ( 前缀 ) 或词尾 ( 后缀 ) ,成为现代的多音词。 如;老──老虎;鼠──老鼠;斧──斧头;兔──兔子。 (2) 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词。 如:照──照耀;赠──赠送,弃──抛弃;粹──纯粹。 (3) 原来的单音词被现代不同的多音词所替代,单音词与多音词没有相同的语素。 如;伐──攻打;乖──违背;川──河流;股──大腿。 文言中也有小部分复音词,它的构成情况大致如下。 单纯的双音词,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叠音词,如:翩翩、霏霏; ②联绵词,如:参差、惆怅 ( 双声关系 ) .须臾、仓皇 ( 叠韵关系 ) 。这些词虽然由两个字组成,词义却是由这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的,不能拆开解释。 合成的双音词,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联合式,如:婚姻、宾客; ②偏正式,如;天子、布衣; ③前缀后缀式·如:阿爷、率尔; ④偏义复词,如:存亡 ( 《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存亡”偏指“亡” ) 。耳目 ( 《笑蕖》“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中的“耳目”偏指“目” ) 。偏义复词,要根据上下文。注意它的“偏义”所在。 2 、词语的词义变化 汉语从古代发展到今天,词义不断演变,其中一些基本词汇 ( 如“天、地、人、马、牛、羊、东、南、西、北、雨、雪、风、霜”等 ) 和一般词汇中极少一部分 ( 如“慈、厨”等 ) 的意义,古今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变化。这类词对阅读文言文不会造成困难。另外有一小部分词语,文言文里虽然常用,但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现代汉语已经不用了。如:社稷 ( 国家 ) 、崩 ( 称天子死 ) 、埙 ( 古乐器 ) 等。这部分词,虽然我们比较生疏,但通过查工具书就可以明白,不会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以上两部分词语在文言词汇总量中占少数,而大多数词语的意义古今有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 词义扩大。“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的“江”指长江;“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的。河”指黄河。现在“江“河”泛指一般的河流。 (2) 词义缩小。“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汉。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 ”现在“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 (3) 词义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4) 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个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是个贬义词。 3 、词语的消长变化 随着社会进步,新事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