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2.2《王何必曰利》教案
《王何必曰利》教案
教学目标:探究本文反映孟子政治主张。
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揣摩意蕴深刻的语句,提升审美品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节课内容:
1、同学们,以前我们已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也感受到了孟子的思想境界。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的老百姓所接受,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近“亚圣”,聆听他是如何在世人面前高高扬起仁义的大旗的。
二、明确本节课的要点:
1、名句默写:[来源:]
①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也。[来源:学*科*网]
②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③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2、解释加点字义,并翻译句义。
①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餍:“大厌”满足。
译:如果把义为后,以利为先,那么大臣不杀国君而夺取全部财利就不会感到满足的。[来源:.Com]
②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去:摆脱,抛开。
译:这样,君臣关系,父子,兄弟关系、抛开利益关系、怀着仁义来互相交往,这样不能称王天下,从来没有过。[来源:.Com]
三、体会孟子是如何阐述其政治观点:
1、朗读课文,并思考:
①孟子与梁王、宋经讨论了什么问题?(组织学生计论后明确:论述了“利”的危害。)
②孟子认为主要存在哪些危害?(列举哪些事例论证?)
板书:
A、弑其君、夺不餍。存在的危害:
B、秦、楚、拘兵。破坏社会秩序
C、君臣、父子、兄弟去仁义。王何必曰利:施行“仁义”(论点)
③孟子在阐述中心论点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合文本简析。(板书:)对比论证:A、“利”(谋求利益)(前面讨论“存在危害”)(正反对比)未遗其亲(君)者也。
B、“仁”(勤勉行善)不王者,未之有也。君臣、父子、兄弟去利(首尾呼应,使主旨更加鲜明)
四、理解重点句子、拓展延伸。
1、“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孟子说的有没有道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已见)。
(点拨:古人云:“衣食足,则知荣辱”。在充满物欲诱惑的现代社会,我们的确太需要常常保持一份“知足”之心。如果理性放任,欲望勃发,无节制地摄取和占有,色情、抢劫、杀等将会成为现代社会的“毒瘤”。我们的生命将会被无休止的吞噬。)
2、“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你又如何理解?(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已见)(点拨:如果把人生所有的东西都以“利”作为标准,那么,我们的人生是不幸的,特别在这充满商业竟争的社会,一些把感情当作交易的砝码,虽赚到了许多钱,但心灵世界是空虚的一无所有。)同学们还可以找出更多蕴含哲理的句子来探究一下吧。
五、巩固课文内容
1、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领略到了“亚圣”孟子一崇高的精神境界,他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组成部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我们要认真地去呵护它,把它发扬光大,创建和谐的社会、家园。让我们走出“人情似纸,张张薄”的冷漠、荒谬的不幸和悲哀的困境吧!
2、朗读全文,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主张。
六、布置作业:
1、领悟书本相关链接的意义。
2、解决课后习题一、二。
3、书面作业:理解“而”字在句中的意义及用法。
①叟,不远千里而来(表修饰:“地”)
②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表并列,不译)
③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表并列,不译)
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表转折:“却”)
⑤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表顺接,不译)
⑥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表因果:“因为”)
⑦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军之师(表顺接:不译)
⑧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表顺接,不译)
⑨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语气助词,不译)[来源:]
⑩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表转折“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人教版选修6《物质的制备》学案2.doc
- 2017人教版选修6《物质的制备》学案5.doc
- 2017人教版选修6《物质的制备》学案6.doc
- 2017人教版选修6《物质的制备》学案8.doc
- 2017人教版选修5《中国的生物灾害》学案.doc
- 2017人教版选修6《物质的制备》教案1.doc
- 2017人教版选修6《物质的制备》教案2.doc
- 2017人教版选修6《物质的制备》教案4.doc
- 2017人教版选修6《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学案.doc
- 2017人教版选修6《物质的制备》教案3.doc
- 2017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2.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案.doc
- 2017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2.5《人和》教案.doc
- 2017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2.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doc
- 2017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2.3《民为贵》学案.doc
- 2017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2.6《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doc
- 2017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5.1《无端崖之辞》教案.doc
- 2017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5.1《无端崖之辞》学案.doc
- 2017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doc
- 2017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5.2《鹏之徙于南冥》教案.doc
- 2017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5.4《尊生》学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