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读物]小石潭记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儿读物]小石潭记3

一、作者及文体介绍: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柳宗元因为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被贬至永州为司马。 任期十年中,他专心著述,写下了大量内容广泛、思想深刻的诗文。同时,他又以山水为寄托,遍游住所附近奇山异水,写下了许多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 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第四段潭中景物: 1、气氛:幽深冷寂 合作探究 1、理解人物的“乐” (1)、小石潭的景色美不胜收,你读了文章后头脑中浮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你能选择一个景点和大家说说吗 (2)、小石潭的景色如此美,让人为之陶醉,如果你身处其中,会产生什么感受呢?(乐)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分析课文第二段) 体会人物的“忧” (1)、小石潭的美让人乐在其中,但我们从文章中也分明读出了人物的另一种感受—忧郁,哪一句显示出了作者的忧郁之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作者的“忧”从何而来呢?(重点分析第四段) 主题的理解: 问: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和“似与游者相乐”,后面又写“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悲凉、抑郁是他的感情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就很自然的融情于景了。 你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把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 1、描写山的句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描写水的句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日光下澈(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 心乐之(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感到快乐) 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2、解释画线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 3)明灭可见 4)其岸势犬牙差互 5)以其境过清 6)为屿 2、作者心情感受:凄苦孤寂 寓情于景 赏读 读出文章技巧 第一段:移步换景,动静结合 第二段:定点特写,一笔两用 第三段:由近及远,留有悬念 第四段:环视四周,情景交融 赏一幅美景 品一种情怀 诵一篇美文 赏一幅美景 读一则游记 品一种情怀 诵一篇美文 赏一幅美景 读一则游记 品一种情怀 诵一篇美文 赏一幅美景 读一则游记 品一种情怀 诵一篇美文 赏一幅美景 读一则游记 品一种情怀 诵一篇美文 赏一幅美景 读一则游记 品一种情怀 诵一篇美文 赏一幅美景 读一则游记 品一种情怀 诵一篇美文 赏一幅美景 读一则游记 品一种情怀 诵一篇美文 赏一幅美景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时艰不可济,唐祚(zuò)难振兴,谤(bàng)毁兼至,贫病交加,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他满怀忧惧之情,多藉山水以排遣。 柳宗元(773—819) 品一种情怀 读一则游记 赏一幅美景 诵一篇美文 背景知识: 柳宗元曾经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共写了八篇游记,元和四年九、十月间,他接连游览了永州的西山,西山西的钴鉧潭,钴鉧潭西的小丘,小丘西的小石潭,写了四篇记游文章。《小石潭记》就是其中的一篇。这些作品,通过生动逼真的景物描写,寄托了作者的身世之慨,是游记散文的杰作。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 王维 (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 刘禹锡(唐) 读一则游记 赏一幅美景 诵一篇美文 品一种情怀 读一则游记 赏一幅美景 诵一篇美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南朝) 译文: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