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文综】一轮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ppt模版课件
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都曾在此讲学。 * 1、陆九渊把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①“心即理”,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②“发明本心”。与格物致知不同的是,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 *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王阳明言论 * 2、王阳明对心学的发展: 背景:明中叶,明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内容: ①“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致良知” (人固有的善性) 。“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知”是人心本有的,不是认识了外物才有的。——阳明思想体系的核心 ③“知行合一”。知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知是心之本体的良知;良知充塞流行、发而为客观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就是行。 特点: 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 * 提出“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是: A陆九渊 B朱熹 C程颐 D王阳明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 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A C * 材料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①材料一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 材料二 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贼易,破心中贼难” 。 ②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王守仁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他的做法能够成功吗? 山中贼——是对农民起义军的污蔑说法, 心中贼——就是不符合封建制度各种新思想及由此新思想产生的新事物,特别是指劳动人民不能忍受压迫而萌发的造反的念头。 破心中贼——克服私欲,回复良知(人所固有的善性) 王阳明把社会的治乱完全归之为人的道德的好坏。他积极提出“致良知”的学说,企图通过加强封建思想、道德的灌输来挽救社会危机,维护封建统治的基本秩序。 人民反抗斗争的根源是腐朽的封建压迫和剥削,这随着封建社会走向末落而不断加剧,这个情况是王阳明所无法改变的。因此他的破心中贼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 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实质相同: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3、影响相同: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 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 心学提出“发明本心”(内心的反省)以求理的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 材料一 唐代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北派首领神秀所作佛偈(佛教唱词):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材料二 神秀的同门、南派首领慧能所作佛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分析宋明理学家程、朱、陆、王分别与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思想之间的同异与渊源关系。 * 异同:①材料反映了佛教禅宗的“佛”、“法”就在心中,“自心是佛”,“本性是佛”的主张。 ②禅宗北派领袖神秀主张不断排除外界对内心的影响。 ③禅宗南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