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日本邁向無間隙網路社會過程之借鏡.pdfVIP

他山之石:日本邁向無間隙網路社會過程之借鏡.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山之石:日本邁向無間隙網路社會過程之借鏡.pdf

專 題 報 導 他山之石:日本邁向無間隙網路社 會過程之借鏡 ∗ ∗∗ 廖淑君 、林達峰 摘要 隨著科技發展與進步,許多國家之資訊通信科技政策目標已不再侷限於單純提升網路頻 寬,而是逐漸轉向無間隙網路社會之形塑,希望在未來的資訊通信社會,任何人都可以於任何 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情境,利用資訊通信裝置或技術連結網路。此等潮流的出現,反映出各 國政策目標的增益或典範的轉移;相形之下,我國未來的資訊通信科技政策該如何規劃與發 展,方能持續提升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實有必要詳加探討,審慎因應。 無間隙網路社會此一概念於亞太地區諸國之引進或發展,可謂以日本為最早,故本文乃試 圖引介日本推動無間隙網路社會之經驗,以作為我國未來規劃資訊通信科技政策之參考。從相 關資料之研析可以發現,日本資訊通信科技政策的目標,在於將該國發展成為資訊通信科技強 國,藉此提升國際競爭力,期許能夠成為一個安心、舒適的社會。其次,就無間隙網路社會之 推動而言,不同層級之單位或有提出諸多相關政策,但對於無間隙網路此一理念的定義或詮 釋,卻並未因此而有所分歧,均強調無間隙網路乃是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接近使 用。最後,為使法制能夠與資訊通信科技政策確實銜接,皆會配合其政策內容檢視相關法規, 採取修法或是制定新法的方式,以完善法制環境,進而促進政策目標之達成。 我國面臨各國資訊通信科技政策目標增益或典範轉移的浪潮,為求提升我國產業的國際競 爭力,無論是在規劃下一階段資訊通信科技政策的過程,將無間隙網路社會之推動列為相關內 容,又或更進一步,以無間隙網路社會之推動為下階段資訊通信科技政策的主要目標,均宜參 酌日本之法制政策經驗,針對相關法規進行縝密檢視,並為適當調整,以避免法規內容與無間 隙網路社會之發展方向有所扞格。 關鍵字 :無間隙網路社會、e-Japan 策略、u-Japan 策略、IT 新改革戰略 ∗資訊工業策進會 科技法律中心 法律研究員。 ∗∗資訊工業策進會 科技法律中心 法律研究員。 科技發展政策報導 SR9507 2006 年 7 月 727 專 題 報 導 Lessons Learned from Japan’s Experi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Ubiquitous Network Society Shun Chun Liao ∗, Da Feng Li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go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policies of many countries is no longer subject to only develop the broadband network infrastructure, but to cultivate an Ubiquitous Network Society (UNS), where everyone can access Internet, anytime, anywhere, with any device. This trend implies the shift of the paradigm of ICT polici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