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的谶纬学传统-高雄师范大学.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蜀地的谶纬学传统-高雄师范大学

經學研究集刊 第三期 2007 年 10 月 頁 193 ~ 210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 蜀地的讖緯學傳統 The Tradition Of Chenn-Weei Studies In Shu 吉川忠夫  (YOSHIKAWA Tadao)作、洪春音 (Hung Chun Yin) 譯 提要 富厚的蜀地以其獨特的文化,而具有其讖緯學傳統。此學始於楊春卿;楊氏世代傳其 學,亦有遠道而來,由師傳徒者。學統通貫東漢一代,迄至蜀漢不絕。楊氏學統之外,據 《後漢書.方術傳》,可知蜀地有不少研習讖緯的人物;所學與楊春卿所開創的學統亦有相 關。再據《三國志》,知蜀漢最具代表性的學者譙周,使此地的讖緯學不再重視天文觀測。 尹默等人又從荊州學官帶回崇尚古文經學的風氣,蜀地讖緯學終告衰微。然其影響頗為長 遠,於南北朝至隋唐之際,仍可見其蹤跡。 關鍵詞:讖緯 蜀 楊春卿 楊厚 譙周  譯自《讖緯思想の綜合的研究.蜀における讖緯の學の傳統》(安居香山編,東京,國書刊行會, 1984),作者吉川忠夫(1937-),2006 年榮膺日本學士院會員。曾任教於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1974-2000);現仍為該所名譽教授。專攻中國史,尤以六朝貴族制度及以六朝精神史為中心的思 想史研究最具代表性,並曾主持《真誥》、《後漢書》之譯註。撰有《侯景之亂始末—南朝貴族的命 運》(中央公論社,1974)、《王羲之.六朝貴族的世界》(清水書院,1984)、《六朝精神史研究》(同 朋社,1984) 、《劉裕》(人物往來社,1989)、《中國古道教史研究》(同朋社,1992)、《古代中國人 的不死幻想》 (東方書店,1995)、《中國人的宗教意識》(創文社,1998)、《六朝道教研究》(春秋 社,1998)、《唐代的宗教》(朋友書店,2000)等。譯者洪春音,係逢甲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193 經學研究集刊 第三期 194 序 蜀地,東北方秦嶺山巒相連,東方則為長江三峽所阨。儘管古傳說是如何地強調它和 中原的一體性,但誠如李白〈蜀道難〉吟詠之「噫吁哉!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乃不與秦塞通人煙。」則,毋寧應該說為: 蜀地在上古便已形成獨特的文化圈。1所謂「沃野千里,天府之土」(《三國志.蜀書五.諸 葛亮傳》),蜀地的富沃正是支撐其獨特性文化的經濟條件。漢景帝時,僻陋的蜀地仍存蠻 風,由於郡守文翁勤於教化,將有能力的小吏送往長安求學,或在成都市設學官等,致文 教繁榮,可與齊魯比美(《漢書.循吏傳》,卷 89),此時,中原文化逐漸傳播於蜀,並開始 生根。於是,不久之後,出現了司馬相如、嚴君平、揚雄等漢代文學史或思想史上不可漏 列的人物。但果真可就此認為蜀文化與中原文化完全同質化、消散並融合於整個漢文化之 中嗎?若漢朝可謂之為「世界」,則司馬相如等人確實仍是世界性的文人與學者;然而,事 實上,人們一直將他們的名字與蜀地聯想在一起。本文在此欲提出「蜀地讖緯學傳統的形 2 成」,與上文所一貫主張之「蜀文化相對於其他,有其獨特性」是有關連的。 一、楊氏的學統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