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浙教版七上《桃花源记》教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浙教版七上《桃花源记》教案

桃 花 源 记 【教学目标】 1.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2.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意图 3.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4.准确、流利地朗读、翻译、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流畅,教师可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朗读,首先要读得清楚,即句读分明,节奏合理;其次要读得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本文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还应注意读出对称感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2.品读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步品味,通过想像、描绘、分析、推理的活动,让学生含英咀华,探幽揽胜,着眼于学生想像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能力的训练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七年级时学过的《饮酒》这首诗歌吗?(生齐背诗歌)那还记得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吗?是哪个朝代的人呢? 诗歌展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师介绍作者 陶渊明是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诗人相传陶渊明在40多岁时在朋友的劝告和帮助下,曾第二次担任彭泽县令,在他上任81天时,刚好郡里的一个督邮下来视察工作,这个督邮是一个极度贪婪的家伙,他经常以视察作为借口,要下面的县令给他送礼,如果有谁不送或者送的不够的话,他就会栽赃陷害这个县令有属下对陶渊明建议要他“束带迎之”,也就是要穿戴的整整齐齐的,准备一份厚礼去参见这个督邮没想到陶渊明一听居然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说完就挂冠而去,辞职回家了,从此以后,他再没有出来做官,一边读书,一边耕作,过着清贫的日子人们都感慨于陶渊明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精神,尤其是后世的知识分子,更是将这种精神奉为道德行为的楷模,成为千古佳话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今天让我们跟随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踏上快乐的桃源之旅吧!(板书标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生字词 豁(huò)然开朗 屋舍俨(yǎn)然 阡(qi129;n陌 交通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yao)还家 诣(yì)太守 刘子骥(--ji--) (1)古今词义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味道)新鲜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如此 古义:像这样( 说如此)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不管(连词) 今义:这样 缘 古义:沿 (缘溪行) 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今义:缘故,缘分 今义:延长.延伸 津 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2)同义词、近义词 (1)具、威、皆、悉、并:(都) (2)言、语、云、道、认、经:(说) (3)要、延:(邀请) (4)穷、尽:(完结) (5)若、如:(如果) (6)未、无:(没有) (7)及、诣:(到) (4)通假字 1、⑴具答之⑵一一为具言所闻(“具”通“俱”:详细,详尽) 2、便要还家(“要”通“邀”:请,邀请) 3、处处志之(“志”通“志”:做记号,做标记) 三、明确目标 1.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2.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意图 3.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4.准确、流利地朗读、翻译、背诵课文 四、初读课文、疏通课文理清情节 1、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