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建议PPT中学高中小学培训资料知识分解
* * * * * * * * * * 第二讲 宋明儒学略说 一、名称、主题及代表人物 对于宋明时期的学术思想,有称之为“宋明理学”、“宋明道学”、“宋明(新)儒学”、“心性之学”等,这是由于视角和侧重不同所致。我们暂用“宋明儒学”之名。 宋明儒学关注的主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与此前儒学相比,《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尊信的主要经典。概括地说,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静、道心人心、天理人欲等。下列以人物为经、以问题为纬而展开,主要人物涉及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 宋明儒学的内涵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以“理”为核心。此“理”涵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根本道理、内在根据,程朱一系提出“性即理”、陆王一系提出“心即理”。 第二,以“穷理”为精髓。穷究事物所以然、所当然的理,才能尽心尽性,这既是对“理”的的自省和回归,也是理想人格的自觉。 第三,以“存天理、去人欲”为存养工夫。将人和物的内在根据之理提升为具有普遍、崇高价值的形而上之理,即是“天理”,与之对待的是未获得自觉或自由的生理层面的感性情欲,即是“人欲”。 第四,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质。将普遍之理与人的现实伦理道德融合起来,才能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目标。 第五,以成圣为目的。“成圣”是宋明儒学的价值理想和终极关怀。 二、宋明儒学的内涵 二、宋明儒学的内涵 三、宋明儒学发展的阶段 宋明儒学在其自身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开创、奠基、集大成、解构等阶段。 (一)开创:宋明儒学开山就是被尊为“道学宗主”的周敦颐。他借佛、道的哲学理论以开掘儒家经典的意蕴,提出宋明儒学探讨的核心话题或哲学范畴,阐述圣人之道的内涵、修养功夫等问题。 (二)奠基:二程“洛学”和张载“关学” 在道德形上学、伦理人性、格物知行等方面,成为宋明儒学所关注的诸多命题的奠基人。 (三)集大成:朱熹融合儒释道及诸子各家之学而归宗为儒,将生存世界、意义世界和可能世界统摄在博大的理论体系之内。 (四)解构:朱子之学因博大而内含矛盾,因居官方意识形态地位而成为猎取功名利禄的工具,遂僵化而乏生命力。王阳明及其后学以异端面目圆融朱子学内在张力的同时,也使宋明儒学走向解构。 四、周敦颐的濂学① 周敦颐其人 周敦颐(公元1017-1073年),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长期任州县小吏,作风精细严毅,反对趋势枉法。虽处小官,处世却超然自得,雅好山林,有很高的精神境界。 他住所的窗前杂草丛生,他却从不去锄,人问之,他答:“与自家意思一般。”体现出与生生不已的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人生胸怀。曾作脍炙人口的《爱莲说》,视“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透露出道家的隐逸和世俗的富贵都不是他的人生理想,称颂莲的中正清直的“君子”品格寄托了他的儒家人格的理想。 周敦颐晚年定居庐山,山麓有发自莲花峰的一条小溪,他便用家乡营道县有个水名濂溪称之,又在溪上构筑书屋,称为濂溪书堂,人称他为濂溪先生,称其学为“濂学”。 ②寻孔颜乐处 《论语·雍也》记载,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生活虽贫困,但并没有影响颜回学道的快乐,孔子对此十分赞赏。 “孔颜乐处”并不是因为贫困本身有什么可“乐”,而是达到一种超乎富贵的人生境界。有了这种境界的人,即使是人所不堪的贫贱也不会影响、改变他的“乐”。这种乐是他的精神境界所带给他的,不是由某种感性对象引起的感性愉悦,而是超越对功名富贵的追求与计较所获得的精神快乐。对此,周敦颐不仅身体力行,如清风明月般地淡泊洒落,也倡导他的学生探求和保持“孔颜乐处”。周敦颐寻孔颜乐处的思想不仅为先秦儒家增添了人格美和精神境界的内容,更对宋明儒学的人生追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主静与无欲 在周敦颐的哲学思想中, “诚”是重要的范畴,指人的纯粹至善的本性,但仅处于潜在状态,难以保证与外界事物接触时不产生邪恶的欲念和行为,所以需要通过适当的修养方法。 主静、无欲就是通过主体自觉的修养功夫,以培育、养护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主静无欲并不是要人禁绝一切感性欲望,而是通过纯心、寡欲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种欲念、杂念和主观成见,以达到意识虚静、内心明彻、胸怀通达的境地。这既是“诚”的境界,也是圣人的境界,因为在周敦颐看来,“圣,诚而已矣”、“诚者,圣人之本”。 四、张载的关学① 张载其人 张载(公元1020-1077年),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于长安。因久居陕西凤翔府郿县横渠镇讲学,学者多称他为横渠先生。 张载生活的北宋中期,辽和西夏经常侵扰宋北部和西北地区,张载因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