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与控制32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病危害与控制323

噪声控制措施 音源 途径 人 工程控制 暴露时间管理 防护用具 音源降音 密闭 隔离 距离 声源控制 降低声源本身的噪声是治本的方法 声源音量降低 隔离噪音发生源 拉长距离 工程控制措施 吸声:主要利用吸声材料或吸收结构来吸收声能。 隔声:用屏蔽物将声音挡住,隔离开来,是控制噪声最有效措施之一。 消声:消声就是利用消声器来降低空气中声的传播。 噪声个体防护 听觉保护用品的主要作用是保护人体听觉器官不受噪声的伤害。 适用范围: 8小时都工作在暴露于等效A声级大于等于85分贝的企业。 当工作场所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配戴个人听力保护器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 听力保护器按结构不同,可分为耳塞、耳罩、防噪声帽等三种产品。 噪声个体防护 选择听力防护用具的原则 符合标准及规范 佩带时的防音性能 使用者舒适性与接受性 耳罩 携带通讯设备 和安全帽结合使用 有效防护噪声 耳塞 硅胶耳塞 聚氨酯材料耳塞 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防声耳塞供应,可以选用,如果一时没有,可用棉花紧塞外耳道,其隔声值可达15分贝,如加用凡士林,则其可达30分贝,实为一方便、简易的防声措施。 使用耳塞、耳罩应注意事项 监测噪声频率和强度以便决定使用哪种防护用品 随时调整佩戴情形 检查更換 清洁维护 PPE属于个人,不应该同其他人混用 井下掘进利用风钻凿岩打孔,矿石破碎等过程可产生较大噪声,容易造成作业人员职业性噪声聋,作业时应佩戴耳塞或耳罩。 职工听力保护计划的制定 执行听力保护计划的目的为:控制噪音危害,避免噪音引起的听力损失。落实完整的听力保护计划主要项目应包括: 噪声作业场所调查与测定。 噪声工程控制规划。 职工暴露时间管理。 听力检查及其管理。 防音防护用具选择及使用。 职工教育培训。 资料建立与保存。 电绝缘性能和消弧性能好,绝缘性能为空气的2~3倍,而且气体压力越大,绝缘性能越增高。电绝缘性能和消弧性能好,绝缘性能为空气的2~3倍,而且气体压力越大,绝缘性能越增高。电器设备内的 SF 6 气体在与高温电弧发生作用时产生某些有毒产物。( 3) 电器设备内的 SF 6 气体分解物与其内的水分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某些有毒产物。 “信那水”是英文thiner的音译,也叫“天那水”、“香蕉水”。化学名二甲苯。比较正规的名称应该叫“稀料”或者“稀释剂”。一般南方叫“天那水”,北方叫“香蕉水”。因为香蕉水里面的一种主要成分是“醋酸丁脂”,而醋酸丁脂就有一种“香蕉的香味”,所以就叫“香蕉水”了。 “香蕉水”的主要成份是苯,约占50-55%,其它有醇、丙酮、酯类等。鞋类生产中80%是胶粘鞋,这种粘胶的致命弱点是以苯、甲苯等苯类化合物为溶剂,国内一般工业用的“甲苯”中都含有“苯”。 “苯”和“甲苯”都是有毒的专门用来溶解胶类的化合物, * * * * * 工业用途: 溶剂、粘胶剂(鞋厂、箱包厂、皮球厂)、清洗剂(印刷厂、电子厂、磁材厂) 毒性: 属低毒类(神经系统毒性); 挥发性、脂溶性、蓄积作用; 中毒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慢性中毒:感觉、运动混合型损害,运动障碍为主 体征: 四肢远端痛、触觉减退或消失,手套、袜套样分布 肌力下降、垂足,出现拖曳步态或下肢瘫痪等 肌萎缩,以四肢为明显,如骨间肌及大小鱼际肌等 * *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中耳由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组成。鼓室是一个空腔,内含人体中最小的骨头--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三块听小骨组合成听骨链,一端连接鼓膜,另一端连接到内耳的听觉组织。 咽鼓管连接鼻咽部和中耳,它可以调节中耳与外界气压的平衡,使中耳与外界环境的气压保持一致。 内耳结构复杂,所以又称为“迷路”,由前部的耳蜗、中部的前庭和后部的半规管组成。 鼓膜的振动经过听骨链的传递可变成前庭窗的振动,引起内耳耳蜗淋巴液的移动,使听觉毛细胞产生兴奋,形成听觉。耳蜗负责处理声音讯号。 * 1.渐进性听力减退:开始接触噪声时,听觉稍呈迟钝,若离开噪声,数分钟后听力恢复,此种现象称之为听觉适应。若在持久,强烈噪声作用下,听觉明显迟钝,经数小时后听力才恢复,此时称之为听觉疲劳。若进一步接受噪声刺激,则导致听力损伤,不易自行恢复。 长斯接触较强的噪声,听觉系统会发生从生理性反应到病理性改变的过程,即由听觉适应、听觉疲劳发展到噪声性耳聋。 (1)听觉适应 短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和耳鸣,出现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此时检查听力,听阈提高10分贝以上,但离开噪声环境几分钟后,很快恢复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听觉适应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 (2)听觉疲劳 听觉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较长时间或反复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听力明显下降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