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春上海版生物七下14.2《海底探索》教案
风华初级中学教案
课题 海底探索 课时 1 授课日期 2008-4 主备 叶清 辅备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海水随着深度增加,温度和压强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收集资料说出人类探索海洋的历史;应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来探索海底未知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自然界的复杂性,养成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精神。
体会到科技进步对探索海洋的作用 拓展: 重点
难点 了解探索海底世界必须克服的困难 知道海水随着深度增加,温度和压强变化的规律;认识海底地形 教具
学具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教学预见与对策 媒体呈现内容、方式 教学
导入 一、海底世界 问:人类探索海底世界面临什么困难呢?
1、指导读表分析:
探索海底世界必须克服的困难之一是
2、实验:相同塑料瓶两个,两瓶不同高度处有三个出水口a\b\c,同时打开三个出水口,看到的现象如图A?B?
探索海底世界必须克服的困难之一是
人在简单装备的情况下,最深潜入200米
小结:在探索海底世界时,人类必须克服困难:
温度、缺氧、压强、黑暗等
活动14.5
读表分析:得出结论:困难—寒冷
活动14.6
看演示实验:
说出现象:如图A
得出结论:水越深,压强越大
高压
黑暗、缺氧、低温、高压等
二、技术与海底探索
人类探索海洋的历史
郑和七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探索:
麦哲伦航海探索:
现代技术——特殊装备
回声探测仪——测绘海底的地形
海洋卫星——海洋的变化状况
潜水器
海底地形:活动14.7:有一个烧杯,内有不透明的液体,杯底的形状是怎样的也不知道,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看图
从海岸起在海水下向外延伸的一个地势平缓的海底地区的海床及底土,在大陆架范围内海水深度一般不超出200米,海床的坡度很小,一般不超过1/10度。
大陆架外侧一个陡急的斜坡,它是大陆架向洋底的过渡地带,宽度20~100公里不等,总面积和大陆架相仿是大洋的主体,占海洋总面积80%左右。洋底的起伏形态与陆地一样,十分复杂,但分布很有规律。?郑和
?永乐三年(1405~1433)
?郑和前三次下西洋到达的主要为今东南亚及南亚的印度等国沿海地区。郑和的第四至第七次下西洋远航中,最远航行至非洲东海岸 。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代表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最高峰。
?哥伦布(西班牙)
?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
?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麦哲伦(葡萄牙人)
?1519年9月~ 1522年9月(5艘266人~1艘18人)
?麦哲伦船队完成的第一次环球航行,以确凿的事实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
完成练习册30
作业练习册P31—7
活动14.7:
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交流方案
结果:不平坦
看图说出海底地形,完成书P88练习:
大陆架:
大陆坡:
洋底 课内
小结 探索海底世界必须克服的困难是:
探索海底世界离不开各种特殊的设备。 低温、高压、缺氧、黑暗 学习
反馈 作业
布置 14.2 板书
设计 一、探索海底世界
困难:黑暗、缺氧、寒冷、高压
二、技术与海底探索:回声探测仪、海洋卫星、潜海器;
海底地形 课后
作业 基础 预计
完成
时间 拓展 教学后记: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了解水压于水深度的关系,了解人类探测海底世界所遇到的困难,通过录像中的实验了解人类探测海底的方法。 资料补充:拓展:深海鱼为什么不被压扁?
在7000多米的水下看到的小鱼来说,实际上它要承受700多个大气压力。这就是说,这条小鱼在我们人手指甲那么大小的面积上,时时刻刻都在承受着700千克的压力。这个压力,可以把钢制的坦克压扁。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深海小鱼竟能照样游动自如。在万米深的海渊里,人们见到了几厘米的小鱼和虾。这些小鱼虾,承受的压力接近一吨重。这么大的压力,不用说是坦克了,就是比坦克更坚硬的东西,也会被压扁的。
但是,深海鱼类为什么能承受海底如此巨大的压力? 原来,深海鱼类为适应环境,它的身体的生理机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在深海鱼的肌肉和骨骼上。由于深海环境的巨大水压作用,鱼的骨骼变得非常薄;而且容易弯曲;肌肉组织变得特别柔韧,纤维组织变得出奇的细密。更有趣的是,鱼皮组织变得仅仅是一层非常薄的层膜,它能使鱼体内的生理组织充满水分,保持体内外压力的平衡。这就是深海鱼类为什么在如此巨大的压力条件下,也不会被压扁的原因。
举例:大西洋中脊
?1925-1927年间,德国流星号调查船利用回声测深仪,对大西洋水深又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并且绘出了海图,证实了大西洋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2.4《动物的主要类群》导学案.doc
- 2018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3.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学案.doc
- 2018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3.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教案2.doc
- 2018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3.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教案1.doc
- 2018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3.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2课时)教案.doc
- 2018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doc
- 2018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3.2《生态系统概述》教案.doc
- 2018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3.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教案.doc
- 2018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4.1《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第1课时)教案.doc
- 2018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4.1《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第2课时)教案.doc
- 2018春上海版生物七下15.1《人口的增长及其所产生的问题》教学参考.doc
- 2018春上海版生物七下15.1《人口的增长及其所产生的问题》学案.doc
- 2018春上海版生物七下15.2《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教案1.doc
- 2018春上海版生物七下第12章《宇宙与空间探索》单元教学设计.doc
- 2018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17课《清朝的制度与政策》导学案.doc
- 2018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20课《明清的科学技术》导学案.doc
- 2018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18课《清朝对边疆的经营》导学案.doc
- 2018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19课《保卫国土 奠定疆域》导学案.doc
- 2018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9课《南宋和金的对峙》导学案.doc
- 2018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九下第11课《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导学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