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油基生物炼制Lipid-BasedBiorefinery-SunhoBiodieselCorporation
本文原載 化工 第五十八卷第五期 (2011 年 10 月)
油基生物煉製 ( Lipid-Based Biorefinery )
周治忠
國光石化喊停 ,對國內產業界習慣以石油為原料來源中心之思維模式 ,未嘗不
提供非常好之省思契機 。
長期以來 ,國人不太願意去思考石油以外之替代性原料有哪些 ?以及我們可以扮
演怎樣之角色 ?台灣資源短缺,土地面積小,使得大家習以為我們不可能產生或
建立足夠之替代性原料 ,這是一直覺式之錯覺 。其實,台灣亦不產石油,但我們
過去之石化工業則發展的很好 ,只是很不幸扮演類似“代工”之角色 ,這種產業思
維延續(禍延)至今天之電子 、IC 、LED 及太陽能產業 ,以致成為我們推動產業發
展升級之夢魘。我們是否應該下定決心 ,擺脫掉這種“代工”之宿命論 ?
產業發展 ,最基本之元素為料源與技術。我們知道自己之缺陷為無法掌控料源 ,
但技術則是我們之強項 ,更何況透過技術之輸出,我們甚至可以以互補性方式彌
補或取得料源 。因此在石油替代性原料之開發上,我們沒有理由放棄機會,而應
該認真去思考及檢討我們可以掌握及扮演怎樣之角色 ?
油脂及其相關之產業技術油脂及其相關之產業技術鏈鏈
油脂及其相關之產業技術油脂及其相關之產業技術鏈鏈
油脂為石油替代性料源之一 ,且是目前最有機會成為產業永續發展之再生性料
源,一種可以不斷透過再生( Renewable )方式取得之料源 。石油作為石化原料之
比例僅在 5%上下 ,這其中絕大部分可以利用油脂遞補,但將油脂僅作為生質柴
油以燃料方式運用 ,則是暴殄天物之作法,屬於低價值運用,套句現在國內流行
政治正確之語言,違反產業高值化政策 。
圖一為以油脂為基礎之產業技術鏈。油脂之來源傳統上從油籽如黃豆 、葵花籽、
油菜籽或蓖麻籽等不可食用油籽或動物油 、魚油等取得 。但實際上油籽之來源達
上千種 ,只是受限於 區域性 、季節性或未大量開發等因素 ,而不為人們所 習知 。
為彌補油籽量上之不足 ,現時全球最熱門之題材為利用藻類( Algae ) 開發油源 ,
藻類之碳源則可以取自所有之生質料源( Biomass ) ,甚至包括直接 以大氣中之二
氧化碳為料源 。
根據 圖一 ,從藻類或油籽收成到製造生質柴油或脂肪酸烷化 ( Fatty acid alkyl
esters ) ,基本上包括萃油 ,油之前處理 , 化或轉 化技術 ,這些製程技術在傳
1
統之食品工業裡都已經發展 的很成熟 ,然而當產品之用途以工業應用為主時 ,則
上述製程均必須重新加以檢討 ;換句話說 ,工業用與食用之產品規範差異性非常
大,直接援引原食用油製程並不符合工業用之經濟效益需求 。
萃油萃油
萃油萃油
傳統上以榨取( Press )及溶劑萃取( Solvent extraction ) 同時並用為主 。採 用溶劑萃
取,必須將萃取溶劑與油脂再分離 ,俾回收萃取溶劑再循環使用 。但如果能夠將
溶劑分離步驟省掉 ,則整個製程將 簡化 ,我們開發出利用下游之生質柴油或烷化
直接作為萃取溶劑 ,萃油率與相關不純物( Impurities )如水分及磷 等金屬離子
之含量均可與利用正己烷( n-hexane )為萃取溶劑不相上下 ,甚至更完美 。生質柴
油(或烷化 )與萃出之油脂並不需要分離 ,直接可以作為下游生質柴油(或烷化 )
工廠之進料 。這樣之油萃取程序可以直接應用到藻類萃油或米糠油萃取等 。
油前處理油前處理
油前處理油前處理
傳統上萃出之油脂必須經過一連串之精煉程序才能得到成品油 ,這些流程 包括前
處理如過濾 ,脫磷( Degumming ) ,中和(去除脂肪酸) ,漂白( Bleaching )主要用於
2
去除 色素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