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对大豆生长光合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核农学报.pdf

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对大豆生长光合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核农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对大豆生长光合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核农学报

972 核 农 学 报  2017,31(5):0972~0978 Journal of NuclearAgricultural Sciences 文章编号:1000⁃8551(2017)05⁃0972⁃07 玉米 -大豆带状间作对大豆生长、光合荧光 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 ∗ 范元芳  刘沁林  王  锐  蒋晓蓉  杜维维  杨文钰   杨  峰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 摘  要:为了探究玉米-大豆间作对大豆生长策略、光合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大豆品种中黄39 为 试材,采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和大豆净作2种不同的种植模式,研究间作下大豆的形态、物质分配及 光合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间作大豆植株的株高在四节期(V4 期)、始荚期(R3 期)和鼓粒 期(R6期)分别比净作增加2247%、4733% 和3272%。 在V4 期,间作大豆除株高显著高于净作外, 大豆茎粗、主茎节数、茎叶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在净作和间作下均差异不显著。 在R3和R6 期,间作 大豆植株的茎、柄生物量显著增加,但叶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n)显著 低于净作大豆。 对于叶绿素荧光参数,间作大豆叶片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在V4、R3 和R6 期分别 显著高出净作大豆122%、504%和72%,而间作大豆叶片的PSII 实际的光化学量子效率(F′/ F′)、光 q m 化学淬灭系数(qP)和PSII反应中心潜在的激发能捕获效率(F/ F )与净作大豆相比差异不显著。 在 v m 产量构成因素中,间作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及单株产量均显著低于净作,分别降低 2778%、1233%、2072%。 间作下玉米对大豆生育后期的生长、光合特性的影响直接导致大豆产量及 构成因素的下降。 因此,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模式下,要提高间作大豆产量,需降低大豆生育后 期玉米荫蔽程度。 本研究结果为间作大豆栽培及高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间作;大豆;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产量 DOI:1011869/ j.issn.100⁃8551201705.0972 [6]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和人 重影响其品质和产量。 王竹等 研究表明,田间光照 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农业生态环境形势严峻,耕地面积 不足导致大豆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 b值降低,且 [7] 逐年减少,我国大豆的生产总量和消费量严重失衡,需 荫蔽越严重,光合能力越弱。 方萍等 研究发现,间 从国外大量进口来维持国内需求量。 为了维持农业的 作下大豆株高、底荚高显著增大,茎粗减小,在鼓粒期 可持续发展与满足国内大豆需求,间套作种植模式再 前有所降低;各器官干物质的阶段积累、日积累量也 [8] 度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