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让学生辩一辩、议一议(修改).doc

不妨让学生辩一辩、议一议(修改).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妨让学生辩一辩、议一议(修改)

让学生在辩、议中喜欢学历史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小学 蒋韩燕 以往,我和许多教师一样,在历史课最怕学生辩、议。怕学生一辩,就没了主张;怕学生一议,就影响了课堂纪律。特别是高段学生,他们的思想渐趋成熟,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并敢于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辩。若此时抑制他们的思想和言论的开放,这个不给辩,那个不予议。如此一堂课,虽是风平浪静,倒也能达到平稳靠岸的目的。但试问,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体现了吗?学生的积极情绪调动起来了吗?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了吗?没有。恰恰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受到了扼制,何来主体意识的体现,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改变旧观点,解放思想,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辩一辩、议一议。 如在教学《镇南关大捷》一课,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冯子材年近70了,还出任清军的前敌统帅,你们有什么想法吗?”想法可多了,学生各抒已见。 想法一:冯子材快70了,还出任清军的前敌统帅,可见他非常爱国。(这个想法没有异议,大家都是赞同的。) 想法二:冯子材70岁了,还出任清军的前敌统帅,可见清政府的腐败。马上有同学异议:“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派冯子材出任清军的前敌统帅,正能说明冯子材战斗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宝刀未老啊!” 想法三:冯子材都快70岁的人了,不应该再征战沙场了。又有同学争辩:“难道爱国还要分年龄吗?虽然70岁了,但冯子材的爱国之心并没有泯灭。他在战斗中的表现,决不逊色于年轻的将士们……”在这个小小的辩论会中,学生的积极情感正在流露,良好品德正在悄然形成。 再如:《三元里抗英》这一课,为了把学生带入饶有趣味的战争氛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位军师,针对敌强我弱的情况,采用何种策略好?”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有的说采用“十里埋伏”的战术;有的说跟敌人打消耗战;还有的说,使用诈降战、西瓜战、地坑战、声东击西战等等,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通过这几节课的大胆尝试,我发现课堂气氛和学习互动性与以往大不一样了。在辩、议中,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迸射、主体意识正在充分体现,他们喜欢上历史课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辩”、“议”,而且应该引导学生“辩”好、“议”好。 一、如何引起“辩”和“议”。即教师要善于做“导火线”的引擎者,激起学生想辩、想议的欲望,明确辩、议的目标,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角色本位转移,例:“如果是你的话,你怎么处理?”“假如你就是一位XXX(如大将军、外交官等),你怎么做?”“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你怎样完成它?”等等;也可以推测未知结果,例:“请你推测一下结果会怎么样?事情将会怎样发展?”等等;还可以设想未知空间,例:“请你设想一下当时会出现什么情况?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或怎么做?”等等。 二、如何组织“辩”和“议”。在辩、议中,为了避免出现“辩”者没了主题,“议”者据理力争,而听者耳根子闹轰轰的现象,教师应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辩、议,且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小型辩论会;也可以是个体自由辩、议;还可以是自由搭配组合辩、议等等。目的都是为了让辩和议看似乱却体现秩序井然,使辩者、听者和议者各得其所,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如何对待“辩”和“议”。尽管学生是辩、议的主体,但教师也应主动参与到活动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首先,仔细倾听“辩”和“议”。教师应以主持人的身份,仔细地听一听学生在辩些什么?议些什么?是否紧扣课题,是否有独特的见解。在倾听时,切忌心不在焉,应微笑着目视学生,并投以赞许的目光或认同的眼神,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 其次,适当评价“辩”和“议”。在学生辩、议的过程中,教师应作出相应的回 应,或认同,或反问,或抛疑球,或赞扬,或略表自己的看法,或激发兴趣、布置课外任务等等。必要时,教师也可同学生一起辩、一起议,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最后,适时控制“辩”和“议”。当学生越辩越有劲、越议理由越十足时,教师应及时控制,然后根据学生对辩、议内容的见解作个简单的整理、归纳或适当的赞扬。 此外,教师还应掌握“辩”和“议”的题量,应该设计具有典型性、紧扣主题、能反映学生主体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也即求少而精。 总之,新世纪的教育应该告诉高段学生沉默不再是金,新世纪的教师应多放一些权利给孩子,让他们自主选择、自由言论,树立起健康、活泼、向上的新世纪青少年形象。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