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向化”调查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倾向化”调查论文

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倾向化现象的讨论 (本文发表于2003年4月22日中国教育报第三版) 人大附中 周庆林 海淀教科所 赵小刚 摘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和客观条件的影响,一些学校的做法,已经严重背离了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的要求,出现了或激进或保守的倾向。本文着重列举了我们通过调查获得的10种倾向的表现形式,并与“指南”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了对比,进而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倾向化 正文 随着课程改革步入实施阶段,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实施中出现了分化的倾向,我们认为,应当认真对这些倾向进行讨论分析,否则将会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 研究性学习的两大倾向 正如任何一个理论、任何一个实践方案在现实社会中都会产生或者激进、或者保守的倾向一样,研究性学习课程尽管开设的时间不长,但也已经出现了激进与保守的分化倾向。 激进者主张用全新的方式(其中首推发现法)取代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完全仿照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极端激进者甚至视国情而不顾,鼓吹并建议学校全部采用“无班级授课制”的“芬兰模式”替代传统的“学科班级授课制”。 而保守者却认为完全可以采用类似于学科教学的方式传授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还有的甚至不主张根据教育部要求开设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只同意在学科教学中部分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极端保守者甚至认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根本不适应我国的国情,建议不开或缓开此课程。 下面分别就我们近期问卷调查的结果并结合两种倾向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研究性学习的“激进化倾向”典型表现形式 1、对传授式教育全盘否定倾向 对传授式教育全盘否定 认为研究性学习完全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包括一些必需补充的知识和技能,在我们的调查中有28.5%的教师持此立场。持此观点的人往往是“研究性学习万能论”者,他们忽视了“自学成才”的外部条件,而寄希望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自学获取研究性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看到即便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也仍然需要传授,更需要教与学双方的协同。 极端激进者还反对“指南”中对教师提出的“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求,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缺乏组织、指导和促进,与其说是对学生“充分信任”,到不如说是“放任自流”,实际是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进论者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是常见的,但随着课程的实施这样的想法必然碰壁,甚至无果而终。 2、忽视“问题意识”倾向 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探寻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亲自寻找并实践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引发整个学习方式的变革。 把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科教学对立起来的激进论者往往看到的是两者在具体学习方法上的不同,在实际实施中则必然会跳到反面——灌输式地教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这占到48.6%,是一个不小的比例。 我们应当看到,将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抽取出来进行指导,实际上仍是知识的传授,只不过传授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样就把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传授程序化知识”又变成了“传授陈述性知识”,即程序化知识陈述化。忽视此课程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功能,使得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应有功能大打折扣。更为严重的是片面强调操作技能很有可能阻碍活动进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生长。 根据笔者的实践,要防止出现程序化知识陈述化,就必须先在“小范围内实践程序化知识”——将获得和应用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作为一种再发现或再发明式的“微型课题研究”,让学生在自己完全能控制的范围内经历和体验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获得,以此为基础理解研究方法的意义。这就是“让学生采用探究式方法去进行微型专题研究”的方法。 3、成人学术化倾向 研究性学习的激进论者在实践中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制定的研究目标过高,这是过度追求研究性学习效果的自然结果。由于其价值取向是以科学化与学术性研究为特征,即追求成人学术化价值。因此造成不良的后果是:一、探究内容过分追求创新性、商业价值和社会效能。这与“指南”中要求的“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精神相悖,上述三个纬度不可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同等重视。二、课题选择过分专业化、成人化,难以出现与学生认知结构及知识水准相适应的“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课题;三、探究方法过于注重获得科学结论需要遵循的程序和方法,认为研究性学习 = 科学研究,没有尊重儿童认知本性的教育理念,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方式受到忽视。 在我们的调查中,持此观点的比例达54.67%,这是一个十分令人不安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