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第1课《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共64张ppt).pptVIP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第1课《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共64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第1课《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共64张ppt)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 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 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 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 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 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汲取 澄清 才 划分界限 混淆 州府 管辖 是 名作状,像墙壁一样 红色 今天 被大风阻挡不能前进 用 逆流而上 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取饮用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像拉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像墙一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船被风阻不能行进,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 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晚泊沙夹 →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 第一段:写烽火矶一带的景物特色,是为了与下文的小孤山进行对比。 第二段:写从烽火矶至沙夹一段所见,重点写小孤山澎浪矶的景物特色,把读者引入胜境。 第三段:第二天从彭蠡口至盆浦口沿途所见,重点写大孤山一带的景物特色。 2.烽火矶是一座不引人注目的小石矶,作者是如何描写烽火矶的?另一方面,陆游花了不少笔墨描绘它,请探究其中的原因。 观看角度 观看对象 景物特点 轮廓 移远就近 近景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大石特写 “杰然特起”的巨石 如何描写烽火矶 舟中远望 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突兀而已” 陆游离乡入蜀,志在雪国耻,复中原。 作者饱览长江名胜风景的同时,还用战略眼光对长江沿岸的地形地貌进行了考察。 由于长江天堑的阻隔,因此长江沿岸留有不少历代战争的遗迹。在这些历代战争遗迹中,尤其是以峭壁临江的石矶最为突出。它们峭拔峥嵘,兀立于江边,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地势险要,往往是古代的重要渡口或通道,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宋南渡后,金统治者一直未收敛他们南侵的野心,因而长江又成为南宋的重要防线,一些历史上的战略要地又都驻扎上南宋的军队。 3、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把守,说明了什么? ?明确: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 4、勾画二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 烽火矶至沙夹一段所见。 小孤山和澎浪矶。 小孤山峭拔秀丽,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5、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 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 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 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6、三段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么? 彭蠡口江面的宽阔,四望无际。 7、三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重点落在哪里? 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大孤山的景色。 8、那么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9、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 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对比,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 游 记 景物 2,议论抒情 3,传说,前人诗句 烽火矶: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 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小孤山: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冬夏晴雨,姿态万变,祠宇极于荒残。 大孤山: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A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绘(多角度) B注意景点间的联系:均与江水晖映 以游踪(移步换景)为线索  体现作者的情趣 为景物添彩生色,丰富作品内容,具有思想深度 ?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 4、勾画二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 烽火矶至沙夹一段所见。 小孤山和澎浪矶。 小孤山峭拔秀丽,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9、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 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