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秋鲁教版语文七上第26课《短文两篇》教案
26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在积累巩固古文言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设计理念: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作者情感倾向,结合个人的认知体验阐发阅读体悟,汲取精神营养。
研究主旨:
“建构式”文言文阅读(指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研读,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语言规律,归类建构并强化文言认知体系;在文本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文本的整体认识;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中建构起相关的人文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懂课文,理解文言大意,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了解“兴”的特点。
3、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发表自己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1、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
2、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3、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学习,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正音、释词,理解全文内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全文。
3.明确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的。
教学方法
文言文“五读法”:诵读——品读——演读——审读——悟读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写有物品名称的纸牌8张
教学过程
一、讲述,走近陋室
给大家讲个有关刘禹锡的小故事吧:
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大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刘禹锡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这篇文章,并请他的好朋友,当时的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现在,一千多年过去了,没有人会记住那个势利的县官,但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
(设计意图:讲述故事,营造情境,唤起学生对陋室了解的渴望,激起学生对《陋室铭》及其刘禹锡的探究欲望。)
二、诵读,初释陋室
1、诵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1)自己在书上画出朗读停顿,先小声自读,再同桌相互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音、节奏、语调与感情,。
(3)播放课文朗读带。
(4)全班学生齐读全文。
2、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注意句式特点、铭文特点。
3、遇到疑难,相互讨论,教师巡视、点拨疑难。
可能有:“馨”,《说文》云:“香之远闻也。”联系上下文可知:山以仙而名,水以龙而灵,则此陋室亦当以吾德而芳名远播。因此“馨”在文中指品德高尚。“白丁”,记得琼瑶小说中有一个刚上学的孩子,嫌自己的名字太难写,想让妈妈给他改名叫“丁一”,因为他的一个同学就叫这个名字。原来古人常用“白”、“丁”等字表示最简单的字,“目不识丁”的意思就是连最简单的字也不认识,当然就不可能是有学问的人了。“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孔子此语见《论语·子罕》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何有之?’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说: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作者只引孔子答话的后半句,而意在全句。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住的陋室也就不陋了。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的认知功能,在情境应用中,发现语言规律,建构并强化文言认知体系。)
三、品读,感受陋室
1、品读前六句:作者写陋室为什么先写“山”“水”呢?
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明确:以山水比兴,引出陋室。回答“是什么”。
2、品读中间八句,思考下列问题:
(1)陋室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陋室的陈设是怎样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陋室里往来的客人有哪些?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教师小结:从环境、交友、生活三个方面再现陋室。回答“为什么”。
3、品读最后三句,思考:
(1)文章还提到哪些陋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陋室真的陋吗?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曰:何陋之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秋鲁教版地理六上4.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案.doc
- 2018秋鲁教版地理六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导学案.doc
- 2018秋鲁教版地理六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案.doc
- 2018秋鲁教版地理六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doc
- 2018秋鲁教版地理六上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学设计.doc
- 2018秋鲁教版地理六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doc
- 2018秋鲁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友情伴我同行》(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 2018秋鲁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友情伴我同行》(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
- 2018秋鲁教版数学九上1.1《反比例函数》教案1.doc
- 2018秋鲁教版数学九上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1.doc
最近下载
- GB+16423-2020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docx VIP
- 2024《拔高训练之50类题型精练》九年级物理全一册.pdf
- 罗道病课件文档.ppt VIP
- T∕CACM 1021.89-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鸡内金.docx VIP
- 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全册教案.docx
- T/BGEA001-2019 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工程技术标准.pdf VIP
- (2025秋新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pdf
- 涉诈风险账户审查表.doc VIP
- CATIA自由曲面教程教程分析.doc
- 2025云南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及下属公司第三季度招聘2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