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粤教版语文选修第6课《边塞战争诗四首》学案.docVIP

2018粤教版语文选修第6课《边塞战争诗四首》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粤教版语文选修第6课《边塞战争诗四首》学案

边塞战争诗四首 《从军行》《蓟中作》《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塞下曲》 学习目标: 1、把握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的特征。 2、掌握诗歌运用的不同的表达技巧。 3、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边塞诗 歌咏在边境要塞遭受艰辛的将士之心情,和在故乡等待他们归来的妻子之感叹的诗歌。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数作品流丽而音调悠扬,表示出生气勃勃的高扬精神,这与盛唐进取雄放的风气不无关系。这一进期的代表是王昌龄、高适、岑参。 此外,当时作为边塞诗人著名的,有王之涣、崔颢、李颀、王翰等。王之涣的《凉州词》等等,均为边塞诗的佳作。 边塞诗内容 :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苍茫雄浑 ) 统治者 穷兵黩武 不用良将 将士?????? 艰苦生活 ?????????? 报国豪情(建功立业) ???? 报国无门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 壮别感奋?? 边塞诗的风格: 常用手法: 雄壮豪迈 比喻 夸张 用典 常用词语 金鼓旌旗 烽火羽书??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胡??羌??羯??夷 ?轮台?? 龟兹(qiuci)? ?夜郎 长云秋月?? 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雄奇?? 奇丽?? 奇寒??辽阔?? 壮阔??广阔 豪迈?? 豪气?? 豪情 报国之志?? 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从军行 (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思考:1、这首诗是什么体裁? 写的是戍卒的愁,还是思妇的愁?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戍卒的边愁。 本诗抒发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 2、(近)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诗之佳处,在末句‘无那’二字……海风山月,都化绮愁矣。”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请你说说末句佳处表现在哪里? 虚实结合:前三句叙事,实写所见所闻,层层深入,反复渲染,创造气氛,为后文抒情铺垫。末句抒情,画龙点睛,从对面写起,想象万里之外,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是虚写。这也暗示出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这一曲笔把夫妇相忆、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更具有感人力量。 边愁——边塞与闺阁同写 情景交融——凄凉、孤寂的氛围与思归的哀怨 结合(触景生情,遐思而生情) 二首《从军行》的比较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诗在抒情上, “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表达征人思乡的深情; “其四”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二诗在环境上, 都有悲凉意味,只是“其一”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其四”侧重 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内容:讥讽将军无能,士卒久戍难还。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2、手法:互文、用典、不同角度(时、空) 拓展阅读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蓟 中 作 高 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1、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诗人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登上这座边城的城墙。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黯淡无光的景象。 2、“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边事心情。有人认为这是批评“诸将”,而有人认为是讽刺“朝廷” ,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 这是讽刺朝廷。因为,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运用暗示手法,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3、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通过描写边塞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边事的忧虑;借助孙武、吴起以自况,自己空有雄才大略,却不为朝廷所用,直接抒发了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惆怅苦闷心情。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拓展阅读 形象-景物: 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 人物:???????? 感情基调: 劝别友人,前路莫愁。 旷达胸襟,豪迈情怀。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岑参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