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10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10.1 淹溺(溺水) 10.2 中暑 10.3 体温过低(冻僵) 10.4 冻伤 10.5 烧烫伤 10.6 电击伤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员熟悉淹溺、中暑、体温过低、冻伤的临床表现,掌握淹溺复苏的步骤,掌握中暑的急救方法,掌握体温过低的急救处理原则,掌握冻伤的急救和处理。熟悉烧伤严重程度的判定标准,掌握烧伤急救措施,熟悉烧伤的后续处理。掌握电击伤的现场急救,熟悉电击伤的创面处理。 10.1淹溺(溺水) 10.1.1淹溺的分类和机理 溺水根据其发病机理可分为两种类型:干性溺水和湿性溺水。 (1)干性溺水人落水后,因惊慌、恐惧或骤然寒冷等强烈刺激而引起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和(或)反射性心搏骤停而死亡,据估计,干性溺水占溺水死亡的10%。 (2)湿性溺水发生溺水后,最初患者在水中剧烈挣扎,本能地屏气,以避免水进入呼吸道。不久由于缺氧不能继续屏气,水随着吸气而大量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造成呼吸道阻塞,阻碍肺内气体交换从而发生窒息。湿性溺水约占溺水死亡的90%。 溺水的整个发病过程进展很快,患者在数分钟内可被溺死。因此,抢救工作必须及时。 10.1.2 淹溺的临床表现 溺水患者出水后的表现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心跳、脉搏微弱,四肢厥冷,血压下降或测不到,上腹部膨隆,眼睛充血、发红,甚至心跳停止。患者面色青紫或灰白,面部浮肿,口鼻充满泡沫、泥沙或杂草。有的患者还合并颅脑及四肢损伤。 3.水吐出后人工呼吸迅速判定呼吸、心跳、意识。 对无呼吸、心跳者,要迅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做口对口(鼻)式的人工呼吸,分秒必争,千万不可只顾倾水而延误呼吸、心跳的抢救,尤其是开始数分钟。抢救工作最好能有两个人来进行,这样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才能同时进行。如果只有一个人的话,两项工作就要轮流进行,即每胸外按压30次就要人工呼吸2次。并尽快与医疗急救机构联系。 10.1.4淹溺伤员后续的生命支持 (1)吸氧、呼吸兴奋剂。船舶如果具备较好的医疗条件,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现场如有呼吸兴奋剂可拉明、洛贝林等可立即注射;现场没有兴奋剂则用手或针刺患者的人中等穴位。 (2)喝下热水及保暖。经现场初步抢救,若溺水者呼吸心跳已经逐渐恢复正常,可让其喝下热水或其他营养汤汁后静卧。 (3)复苏成功后,仍未脱离危险的溺水者,或并发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尽快送往医院继续进行复苏处理及预防性治疗。 10.2 中暑 中暑是人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里,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发生障碍的一种急性疾病。盛夏酷暑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工作、行走或站立,或在锅炉等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再加上疲劳、空气流通不畅、饮水不足、饥饿、失眠等原因,都容易发生中暑。 10.2.1中暑的分类 根据中暑的程度可分为中暑先兆、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10.2.2中暑的临床表现 1.中暑先兆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 病者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头昏、眼花、耳鸣、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体温升高在38℃以上,甚至可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汗多、脉搏细弱、呼吸浅快等早期循环衰竭征象。 3.重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且多合并昏倒、痉挛或皮肤干热,体温达40℃以上,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10.2.3中暑的急救方法 1.脱离高温环境 迅速将病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仰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更换干衣服为宜同时可用扇子轻扇,帮助散热。 2.人工散热及冰敷(物理降温) 面部发红的病人可将头部稍垫高,对面部发白者头部略放低,使其周身血流通。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冰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即可),并可用冷水、冰水或30%酒精进行全身擦浴直到皮肤发红,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促进散热。每10~15min测量1次体温。 3.补充液体 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糖盐水及人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等清热解暑药,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必要时可静脉滴注含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2000mL。 4.对症处理 若病人昏迷不醒,则可针刺或用手指甲掐病人的人中穴(位于鼻唇之间中上1/3交界处)、内关穴(位于手腕内侧上方约5cm处)以及合谷穴(即虎口)等促使病人苏醒。 病人若已失去知觉时,可让其嗅氨水等刺激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渤海稠油油田聚合物驱高效开采技术.doc
- 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复课件.pptx
-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报告-110kV变电站电气系统初步设计.doc
- 化工常用阀门介绍.doc VIP
- 新仁爱科普2024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Let's be friends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高考数学五年(2020-2024)真题《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解答题)》分类汇编.docx
- 香港街头最不缺的就是美女,来自世界各地.pdf VIP
- 高考数学五年(2020-2024)真题《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分类汇编.docx
- 2024年考务人员培训系统考试参考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