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素损伤重点培训.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3.补液 轻症:口服含盐冰水或清凉饮料 重症:静脉给予5%糖盐水1500~2000ml。 4.对症处理:预防休克、吸氧、升压等。 5.防治并发症:心衰、肾衰、肺水肿、脑水肿等。 天太热了,降降温吧! 水是防暑的良品。 第二节 淹溺 据报道,美国每年因水意外事故死亡者近9000人,是美国意外死亡的第四大原因。男:女=5:1,男性溺死的高峰年龄段在15~19岁。所有成人溺死者中约45%伴酒精中毒。 上海市1991~1995年院前救治溺水者共400人,其中院前死亡175人,院前死亡率为43.75%。 淹溺以7、8、9三个月发生率最高,分别占总数的15.23%、13.25%和12.50%。 病因 不会游泳者落入水中,或发生在会游泳者,多因游泳水域杂草丛生,水流过急,手足被缠绕不能自拔。 水上运动跳水或潜水意外 潜在性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在水中发作 人不慎跌入粪池、污水池、化学物质储存池等。 酒后游泳或游泳前服用其他药物。 二、发病机制 淹溺分为干性淹溺、湿性淹溺两大类。    (—)干性淹溺 约占10~40% (二)湿性淹溺 人淹没于水中,本能地引起反应性屏气,避免水进入呼吸道。由于缺氧,不能坚持屏气而被迫深呼吸,从而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滞气体交换,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道内的水迅速经肺泡吸收到血液循环。由于淹溺的水所含的成分不同,引起的病变也有差异。 * * 物理因素损伤 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 物理因素损伤 定义:是指由外界环境中的某些物理性危险因子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涵盖范围广泛,包括中暑、淹溺、电击伤、冻伤、烧伤等。 可发生在健康人群。 第一节 中暑 中暑,民间也叫“发痧”。 中暑是盛夏暴发病证之一。季节性特别强。 上海市急救中心,1991~1995年院前救治987例重症中暑病人,其中,73.2%发生在7月份。 1994年,南京市高温期间救治的中暑病人达3000余例,其中80%是老年人。 人体产热和散热的调节 正常人体温是恒定的。 产热=散热 人体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方式散热。 室温(15~25度)时,人体散热辐射(60%)、传导(3%)、对流(12%)、蒸发(25%) 1.辐射 辐射是散热最好途径。当环境温度达33度时,辐射散热为零。 通常当气温(15~25度)时,人体通过辐射散热约占60%。 最多散热部位:头(约50%),其次是手、足。 2.传导和对流 气候温和时,传导和对流散热不是十分重要的散热方式。在冷气候下很重要。 对流:接触和靠近皮肤的冷空气变暖,变热的热物质分子离开,而较冷的物质分子取而代之,逐渐又变热,如此反复进行。加快空气移动的任何过程(风)可加快这一冷却过程。 传导:是水冷散热的方法。 水传导热较空气快240倍。所以湿衣服把热从身体传出较干衣服快。 3.蒸发——汗 汗蒸发通常在热气候下更大。但当空气湿度大时,蒸发速度下降。相对湿度达75%时,出汗蒸发完全停止。 气温与皮肤的温度相近和超过时,体热必须通过蒸发消除。每蒸发1g水,可散失2.4kJ的热量。 (一)病因 (1)基础因素:高温(一般指室温35度。)、高湿度、高热辐射(烈日下)、气流小、低气压、低风速环境下劳作、长途行走等。 (2)主要致病因素: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过长、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是 (二)诱因 (1)老年体弱,患有心血管病、糖尿病、甲亢、先天性汗腺缺乏或广泛皮肤烧伤或损伤等慢性疾病。 (2)穿不透风或紧身衣裤伴发热。 (3)应用某些药物,如服用阿托品等影响汗腺分泌的抗胆碱类药物。 (4)过度劳累、肥胖、饥饿、睡眠不足、饮酒、脱水、失盐等。 (三)发病机制 正常人体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维持体温37℃左右。 当人运动时 机体代谢加速,产热增加 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 汗腺分泌增加 呼吸加快等 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达体表,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等方式散热, (四)护理评估 1.询问现病史 季节性:炎热夏季 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烈日下曝晒、劳作、行走等突然发生体温升高、肌肉痉挛、晕厥等。 2.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 轻度中暑 重度中暑 中暑高热(热射病) 中暑痉挛(热痉挛) 中暑衰竭(热衰竭) (1)先兆中暑 高温下劳作一段时间 头昏、大汗、口渴、视物昏花、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烦躁、胸闷、心悸、恶心欲呕、疲乏无力、体温正常或略高。 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而迅速转至阴凉通风处,稍加休息后,症状可很快缓解或消除。 (2)轻度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 面色潮红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