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讲解说明.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1.抑制期 在新鲜的乳液对乳中微生物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在杀菌作用终止后,乳中各种细菌均发育繁殖,由于营养物质丰富,暂时不发生互联或拮抗现象。这个时期约持续12h左右。 2.乳链球菌期 鲜乳中的抗菌物质减少或消失后,存在于乳中的微生物迅速繁殖,其中以乳酸链球菌生长繁殖居优势,分解乳糖产生乳酸,使乳中的酸性物质不断增高。抑制了腐败菌、产碱菌的生长。 3.乳杆菌期 当乳链球菌在乳液中繁殖,乳液的pH值下降至 4.5 以下时,由于乳酸杆菌 耐酸力较强,尚能继续繁殖并产酸。在此时期,乳中可出现大量乳凝块,并有大量乳清析出,这个时期约有2d。 4.真菌期 当酸度继续下降至pH值3.0~3.5时, 绝大多数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或死亡。 而霉菌和酵母菌尚能适应高酸环境, 并利用乳酸作为营养来源而开始大量生长繁殖。由于酸被利用,乳液的pH 值回升,逐渐接近中性。 5.腐败期(胨化期) 经过以上几个阶段,乳中的乳糖已基本上消耗掉,而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相对较高,因此,此时能分解蛋白质和脂肪的细菌开始活跃,凝乳块逐渐被消化,乳的pH值不断上升,向碱性转化,同时并伴随有芽孢杆菌属,假单孢杆菌属,变形杆菌属等腐败细菌的生长繁殖,于是牛奶出现腐败臭味。 鲜乳的腐败变质还会出现产气、发黏和变色的现象。 气体主要是由细菌及少 数酵母菌产生,主要有大肠杆菌群,其次有梭状芽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异型 发酸的乳酸菌类、丙酸细菌及酵母菌。这些微生物分解乳中糖类产酸并产 CO2 或 H2。 发黏现象是具有荚膜的细菌生长造成的,主要是产碱杆菌属,肠杆菌属和乳酸菌中的某些种。 变色主要是由假单孢菌属、黄色杆菌属和酵母菌等的一些种造成的。 (三)乳制品的腐败变质 ?1. 奶粉 ? 在奶粉的制造过程中,原料乳经过净化、杀菌、浓缩、干燥等工艺,可使原料乳中的微生物数量大大降低。特别是制成的奶粉含水量很低,不适于微生物的生长,甚至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微生物数量还会逐渐减少,残留的微生物主要是一些芽孢杆菌,所以奶粉能贮存较长时间而不变质。 但如果原料乳的微生物学品质很差,微生物含量过高、生产工艺不完善、设备不精良、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差,不仅原料乳中的微生物不能完全杀死,而且还会造成微生物的再次污染,使奶粉中含有较多的微生物,并可能有病原菌存在。 奶粉中常见的病原菌是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淡炼乳 ? 淡炼乳是将消毒乳浓缩至原体积的2/5或1/2而而制成的乳制品。其固形物在25.5%以上。由于淡炼乳水分含量较鲜乳大大降低,且装罐后经115~117℃高温灭菌15min以上,所以在正常情况下,灌装淡炼乳成品应不含病原菌和在保存期内可能引起变质的杂菌,可以长期保存。 如果加烘灭菌不充分或罐体密封不良,会造成微生物残留或再度受到外界微生物的污染,使淡炼乳发生变质。 表现有凝乳、产气、苦珠乳等。 病原菌:如枯草芽孢杆菌、增热芽孢杆菌在淡炼乳中生长可造成凝乳;一些耐热的厌氧芽孢杆菌可引起淡炼乳产生气体;刺鼻芽孢杆菌和面包芽孢杆菌等分解酪蛋白使炼乳出现苦味等。??? ?3. 甜炼乳 ? 甜炼乳是在消毒乳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经加热浓缩至原有体积的2/5~1/3,使蔗糖浓度达40%~45%,装罐后一般不再灭菌,而是依靠高浓厦糖分形成的高渗环境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如果原料污染严重或加工工艺粗放造成再度污染以及蔗糖含量不足,可使甜炼乳中微生物生长而引起变质。 芽孢杆菌、微球菌、葡萄球菌、乳酸菌等生长使炼孔变稠不易倾出,当罐内残存有一定的空气,又有霉菌污染时,会出现白、黄、红等多种颜色的形似钮扣状的于酪样凝块,并呈现金属味、干酪味等异味。在甜炼乳中生长的霉菌有匍匐曲霉、芽枝霉等。 五、肉及肉制品的腐败变质 (一)肉及肉制品中微生物的来源 1.屠宰前: 畜禽体表、被毛、消化道、上呼吸道等器官; 患病的畜禽其器官及组织内部 2.屠宰后: 在使用非灭菌的刀具放血时,将微生物引入血液中的,随着血液扩散至胴体部位。 在屠宰、分割、加工、贮存和肉的销售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二)肉及肉制品中微生物的种类 肉及肉制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有细菌、霉菌和酵母,其中大部分为腐败微生物,有时还可能有病原微生物。 (三)鲜肉的腐败变质 ?在适宜条件下,污染鲜肉的微生物可迅速生长繁殖,引起鲜肉腐败变质。 细菌吸附鲜肉表面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是可逆吸附阶段,即细菌与鲜肉表面微弱结合,此时用水洗可将其除掉; 第二个阶段为不可逆吸附阶段,细菌紧密地吸附在鲜肉表面,而不能被水洗掉,吸附的细菌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试验表明,不能分解蛋白质的细菌难以向肌肉内部侵入和扩散,而能分解蛋白质的细菌,可向肌肉内部侵入并扩散。 1.有氧条件下的腐败 在有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