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 防 医 学方案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jnejclxh /see161 / / /;基础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易经》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cure!;5.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三 预防医学发展史;1911年2月20日, 东三省鼠疫有蔓延直、鲁两省之势,清政府下令民政部及东三省直、鲁各督抚全力扑灭之。随之清政府耗银1000余万两,设立了民政部防疫局、京师卫生警察队和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等。;第二节 医学模式与健康观的转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非简单否定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而是对生物医学模式的完善和超越。 综合研究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 健康的综合影响。 对疾病要从三维空间进行立体诊断。 更能全面、客观地指导人们认识和 解决现代社会的卫生保健问题。 ;二、健康Health (一)健康观 1. 无病或不虚弱就是健康 2.机体功能活动正常即为健康 3.积极的健康观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整个身体、心理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健康是动态的概念,即健康研究的内容是一个从最完善的体魄到逐步受到损害,以至得轻病到重病的连续过程。 -健康关注的应当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不仅是生物人,而且是具有复杂心理行为过程的社会人,这使医学的着眼点扩大了,也使医学研究的领域扩大了。 ;(二)健康决定因素;;;(三)健康意识(health conscious) 是一个人对健康价值的态度,获得健康的信心及保持健康的信念,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有益的健康意识表现为: ①舍弃不良嗜好,优化生活方式; ②认识健康价值,关注自身健康; ③掌握健康知识,正确理解运用; ④努力拥有健康,注意保持健康。;(四)健康权利(right to health) 即《宪法》保护公民的健康权利。我国《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国家实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卫生事业,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任何法人、组织和个人都要尊重公???的健康权利。而不接受健康教育,拒绝良好生活习惯,是对自身健康权利的亵渎。; (五)健康责任 ;三、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四、新公共健康概念(渥太华宪章); 世界卫生组织(WHO) 卫生人力开发教育处Boelen博士提出了 “五星级医生”(five star doctor) 的概念,该概念不但与医学发展趋势相适应, 而且与大众的需要相吻合,更为医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五星级医生”应具备如下五项能力: 卫生保健提供者(careprovider) ; 决策者( decision maker) ; 健康教育者( health educator) ;社区领导者(community leader) 和服务管理者(service manager) 。;其中三项(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社区) 都和预防医学直接相关,表明了预防医学的核心地位。在国内,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改革和全科医学的发展,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对医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者,还应当是交流 能手,流行病学和行 为医学的应用者,社 会保健的支持者和卫 生保健的提供者。;第三节 公共卫生措施和三级预防;公共卫生必须的职能;公共卫生体系;二、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1)制定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政策和策略,如全民健身运动计划、预防高血压纲要、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等; (2)采取具体措施保护环境; (3)面向大众推行保健措施和开展健康教育,如预防接种、定期体检、慎重使用抗菌素等。 ;对病原或致病因素以及致病条件明确的疾病,如某些地方病、传染病和职业病应以第一级预防为重点,二、三级预防为辅,其他各种疾病也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一级预防。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对于慢性病,一方面利用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等形式及早发现和诊断病人,另一方面要大力研制高敏感性的诊断技术和方法,大力提高临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对病原或致病因素及致病条件不完全明确的疾病,应以采取“三早”措施为主,如大部分肿瘤、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应以第二级预防为重点,一、三级预防为辅。 ;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三、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各国人民健康指标比较;第四节中国卫生事业面临主要问题;5)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 ;6.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