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场显示实验_贾林江.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场显示实验_贾林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班 级 100415 学 号姓 名 贾林江 评分 实验名称:涡轮叶栅流场显示实验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流动显示的实验方法,掌握通过实验观察来帮助认识流动机理这一 重要的科研方法; 2 、认识涡轮叶栅内复杂的非定常流动现象。 二、实验内容 1、在水槽中,利用氢气泡法流场显示技术显示涡轮叶栅分别在-20 °、0 °、 20 °不同攻角情况下中间叶高通道内的非定常流场,认识不同攻角下涡轮叶栅压 力面、吸力面附近以及通道中部的流动特点; 2 、在水槽中,利用氢气泡法流场显示技术显示涡轮叶栅分别在-20 °、0 °、 20 °不同攻角情况下中间叶高叶片尾迹的非定常流场,认识不同攻角下涡轮叶片 尾迹的流动特点; 3、在水槽中,利用氢气泡法流场显示技术显示涡轮叶栅分别在-20 °、0 °、 20 °不同攻角情况下涡轮端壁区二次流的非定常流场,认识不同攻角下涡轮叶栅 端壁区前缘马蹄涡、通道涡、端壁附面层、叶背附面层、角区流动等以及它们相 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非定常特点; 4 、在水槽中,利用氢气泡法流场显示技术显示涡轮叶栅分别在-20 °、0 °、 20 °不同攻角情况下涡轮端壁泄漏流的非定常流场,认识涡轮叶栅存在叶尖径向 间隙后不同攻角下叶栅端壁泄漏流、泄漏涡、前缘马蹄涡、通道涡、端壁附面层、 叶背附面层、角区流动等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非定常特点,帮助理解 涡轮内的流动现象。 三、实验设备 1、回流式水槽 1 图4.2 水槽平面图 水槽为上下循环的闭式结构,全长 6.8 米,分为四个部分:加速段,回流段, 整流段和实验段。其中水槽上层工作段长 3000mm,宽 700mm,高 550mm;实 验段长 1000mm,宽 700mm,高 500mm (约数,视水位而定)。 水槽以叶轮机驱动水循环,来流速度在 0~0.12m/s 内连续可调。 2 、电机电源及调压器 3、电解电源 4 、电解电极 实验中利用铂丝或铜丝作为阴极,石墨作为阳极。阴极布置在被观察流场的 上游,阳极则置于下游被观察流场之后的水中。 5、光源 用灯光照亮被测流场中需要观察的区域,其余部分应尽量保持黑暗,以免影 响观测效果。最好采用片光源。本实验采用便携式冷光手电两支,灯泡为 25V 冷 光灯泡,并分别以灯架支撑。 6、涡轮叶栅模型 涡轮叶栅模型由四片有机玻璃叶片组成,叶片弦长 104mm,叶片弯角 66 °, 相对栅距 0.78,展弦比 1.101。弦长雷诺数约为 11000。 四、实验步骤 1、选择合适位置放置铂丝,连接信号发生器(注意电源正负极) 2 、放置实验件 3、依次打开稳压电源(12-14 伏)和信号发生器 2 4 、打开光源(要同铂丝同等高度,注意保持水平),对准实验段 5、观测流动现象,进行实验 6、依次关闭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和光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试验中观察到了涡轮叶栅压力面、吸力面及通道中部、尾迹区的流动特点 与二次流、泄露流的相互作用、影响的非定常特点。分析原因如下: 叶背分离:在逆压梯度下,叶背附面层分离 泄露流:叶背静压低于叶盆静压,导致叶盆高静压气流经叶尖潜流至叶背, 产生泄漏涡 通道涡:叶盆高静压气流经过轮毂环壁的附面层流向叶背并卷起通道涡,通 道涡总是成对出现 尾迹及尾迹回流区:上下表面附面层在后续会和而形成尾迹,在后续汇合处 叶盆附面层产生一个低压区,气流通过压力梯度卷回此低压区,从而产生尾迹回 流区。 六、思考题 涡轮叶栅存在与不存在径向间隙时,端壁区流动有何差别?会对涡轮的性能有 何影响? 答: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