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土壤生态保育.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土壤生态保育

第五章 土壤生態保育 • 5-1 土壤生態概論 • 5-2 土壤微生物 • 5-3 土壤的守護神—蚯蚓 • 5-4 土壤生態指標 • 5-5 土壤復育 • 5-6 我國土壤污染現況 5-1 土壤生態概論 • 人類活動及其所利用的空間,是由許多有 機與無機之環境元素所構成,其中最重要 之環境空間即為土壤生態 • 但對於土壤環境的保育卻是近年來才逐漸 受到重視的 一、土壤的定義 • 地球硬殼上面較鬆軟之部分,主要是經由有機 物之腐植作用與風化作用及少部分之搬運作用 而成。 二、土壤的剖面 • 地面向下直至成土壤母質的垂直剖面 • 這些連續層次所構成的剖面稱為土壤剖面 (Soil profile) •由地殼表層部分往下之垂直面,依序分為O、 A、B、C等 1.O層上面有許多黑色之有機質層 2.A層診斷表育層 3.B層診斷化育層 4.C層底土層 • C層之下則稱為未經風化的堅硬岩層,一般 稱為母岩層(R 層) 圖5-1 完整土壤之剖面 三、土壤的質地 • 是指土壤之粗細程度或土壤中的顆粒大小 分佈。土壤顆粒可以分為砂粒(Sand)、坋 粒(Silt)和黏粒(Clay)三類,不同顆粒比 例組合而成的土壤質地 圖5-2 正三角形土壤質地分佈圖 • 「砂土」一般是指土粒直徑在2 mm以上或 含砂粒80%以上,且黏粒20%以下之土壤 • 孔隙大、土質鬆軟、通氣性佳,但相對地 其保水力及保肥力較差 • 「黏土」則是土粒直徑在0.002 mm以下 • 保水力強、土質緊密,但排水及通氣不良 • 「壤土」的特性則介於砂土和黏土之間是 最理想之土壤 四、土壤的功用 (一) 土壤具有自淨能力 • 土壤組成要素中對於污染物去除最有效且最具 貢獻者即為微生物 • 最常見的例子是10,000平方公尺排水良好的土 壤層,1年約可淨化至少100公噸的有機物 (二) 土壤具有緩衝能力 • 土壤對於酸鹼度有良好的緩衝能力(Buffer capacity) • 土壤固有之「陽離子交換能力」(CEC) (三) 土壤可提供營養素 • 土壤肥力來源一般認為是來自動植物腐化 後之殘骸-腐植質 5-2 土壤微生物 • 土壤微生物在生態系統的定位上常扮演分 解者之角色 •包括真菌、細菌與放線菌三類負責不同的 除污功能 • 而在每公升腐植土中平均約有10億個單細 胞原生動物、3萬隻線蟲、2萬隻 、500隻 輪蟲與2~5隻蚯蚓 一、碳循環 圖5‐3 自然界之碳循環 二、氮循環 • 常見之氮循環包括五大作用:礦化(氨 化)、同化(合成)、硝化、脫氮及固氮 作用 圖5-4 自然界之氮循環 三、硫循環 •自然環境中的硫循環一般包括四大作用, 分別是礦化、同化、硫氧化與硫還原作 用。而與其相關之土壤微生物則包括:光 合硫細菌、硫氧化菌與硫還原菌三類。 圖5-5 自然界之硫循環 5-3 土壤的守護神—蚯蚓 •由農業或土壤生態的角度來看,蚯蚓被認 為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生物 •除此之外,愈來愈多之學者發現蚯蚓似乎 擁有預知地震之能力 一、蚯蚓的習性及其生態效應 • 一般生活於通氣坑道,最怕浸漬於水中, 主食為腐植性有機物,由於消化後可排出 腐植質提高土壤肥力,蚯蚓一般可藉由疏 鬆土壤、翻動土壤、改良土質及對土壤施 肥四種作用,而有助於土壤肥力 •蚯蚓經消化後排出之土壤,性質疏鬆、含 水量高、空氣量高,菌數可增加超過30% 二、蚯蚓大量離洞現象 • 過去在台灣特別是屏東及高雄等地,常常發現 地震發生前夕,出現駭人之蚯蚓離洞現象,這 些現象被一般民眾認為是蚯蚓擁有「預知地 震」之能力 1.外在環境因素 (1)自然因素:大雨數日後的清晨,蚯蚓大批 離洞而死於地表的現象是最常見的。 (2)人為因素:由於人類任意棄置一些有害廢 棄物,將導致土壤環境受到嚴重的破壞 2. 內在本身因素 (1)族群效應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