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贡献分配理论初探.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4年第7期 广西社会科学 No.7.2004 (总第109期) G1TANGXISOCIALSCIENCES (Cumulatively,NO.109) 按贡献分配理论初探 李小芳 (佛山科技学院政法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按贡献分配是十六大在分配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从理论渊源、制度基础、实现过程、贡献归属、法律保护、检验标 准等十二个方面,对按贡献分配理论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按贡献分配生产要素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917(2004)07—0069—03 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 要素收入性质的这一界定,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关 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在十五大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 系的本质。按照这一依据,任何社会经济主体,不管其出于何 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革新。这一革 种原因,只要他不拥有生产要素,或者虽然拥有生产要素,但 新,是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扬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分 要素并未作出生产贡献,那么,他就不能获得任何分配收入。 配理论发展的新高度。 特别是社会经济主体有能力,但并未甚至拒绝从事生产时,更 1.按贡献分配的理论渊源。十五大在传统按劳分配理论 是如此。在这里,分配是严肃的,客观的,不带有任何感情色 的基础上,结合我国2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按生产要彩。因此,按贡献分配对社会经济主体参与社会生产,不仅起 素分配,回答了能否把按生产要寨分配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 到激励作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强制。 阶段的分配原则的问题。但是,按要素分配究竟是按要素的 3.按贡献分配的分配来源。无论是劳动之取得报酬,资 所有权分配,还是按要素的贡献分配,始终存在着两种对立的 本之取得利息,土地之取得地租,还是企业家才能之取得正常 观点。十六大在按要素分配的基础上,结合五年来经济建设 利润,要素按贡献分配,归根到底是对生产成果的分配。分配 的实践并科学地吸收分配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进一步回答了 来源从微观看是当期的增加值,从宏观看是国民收入。这一 要素如何参与分配的问题。明确了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不是 分配具有下列特征:(1)全面性。任何利用土地、劳动、资本和 因为其作为不可或缺的要素加入到生产过程,不是因为要素 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创造出新的产品的过程,都是生产, 的相对稀缺和时间价值或要素所有者的流动性偏好,而是因 其成果不管是货物或是服务,都是生产的成果,也都将列入分 为其对生产、对最终价值的形成所作的贡献。十五大明确将 配的范畴。(2)即期性。分配主要是对当期生产成果的分配, 劳动归人生产要素的范畴,提出按要素分配的原则,从要素层 初次分配阶段则完全是对当期生产成果的分配。(3)分离性。 面协调了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十六大则指出生产要素,无 由于生产的连续性和分配的离散性,生产和分配通常不完全 论是劳动、资本、技术、管理或是其他要素,都必须遵循按贡献 同步。(4)不完全实现性。按贡献分配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生 参与分配的原则,在分配关系上以“贡献”二字一语蔽之,这就 产成果的市场或非市场实现程度。(5)货币性。分配的一般 不仅从要素层面、更从贡献层面上科学地协调了不同要素的 是货币化的生产成果。 关系,达到了各要素质的和谐统一。 4.按贡献分配的制度基础。计划经济不承认生产要素的 2.按贡献分配的基本依据。在按贡献分配原则下。要素 所有者应该、也必然是“唯利是图”的“经济人”,不承认任何理 参与分配的基本依据,是其生产性贡献。比如资本,其取得的 性的经济主体都必然以“利益极大化”为行动准则,缺乏起码 利息表面上是货币本身带来的,是纯粹的货币现象,实质则因 的现实认知和利益动力激励,按贡献分配根本无从谈起。只 为其投入了循环往复的生产过程。要素收入的性质是一种生 有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按贡献分配才成为可能和必然,因为按 产性收入,一种贡献性收入。按贡献分配对要素分配依据和 贡献分配正是市场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其一,受市场供求 [收稿日期]2004一02—14 【作者简介]李小芳(1969一),女,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