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米粗缩病测报技术规范试行稿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粗缩病传
玉米粗缩病测报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虫卵量、带毒率以及粗缩病的调查测定方法、预测预报方法和调查数据记载传输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玉米粗缩病调查和预测预报。
2 定义和术语
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2.1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 (RBSDV)
玉米粗缩病的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第二组成员。其基因组由10 条线性的双链RNA(dsRNA)组成,大小为29142 nt;病毒粒子成二十面体对称结构,外观呈球形。
2.2 传毒介体和传毒方式 the vector and transmission of RBSDV in maize
引起玉米粗缩病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以灰飞虱(Laodelphgax striatellus)为主要传毒介体进行持久性传播。灰飞虱一旦获毒,终身带毒,并能连续传毒,但不经卵传毒。灰飞虱在病毒寄主上吸汁获毒,获毒时间最短为1h,一般24-48h就可以充分获毒,获毒最低温度为8℃左右,获毒效率以2-3 龄期若虫最高。病毒在虫体内的循回期为8-35d,在适温条件下,循回期随气温升高而缩短。传毒最低温度为4-5℃,传毒时间最短2h(在最适气温24℃ 下),一般48h 可充分传毒。
2.3 病株率 the rate of diseased individual plant
调查发病的玉米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比率。
2.4 严重度分级指标 severity level of disease
苗期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症;1级:10叶龄以上发病;2级:7~9叶龄发病;3级:5~6叶龄发病;4级:4叶龄以下发病。
成株期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症;1级:株高为健株株高的4/5左右,雄穗轴短,上部叶片叶背面有白色蜡泪状突起;2级:株高为健株株高的2/3左右,整株显症,雌穗为健穗的3/4左右;3级:株高为健株株高的1/2左右,整株显症,雌穗为健穗的1/2以下;4级:株高为健株株高的1/3以下,整株显症或提早枯死,基本无产量。
2.5 病情指数 disease index
病害发生的普遍性(病株率)和严重度的综合指标,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按式(1)计算:
…………………………………………………………… (1)
其中:
I——病情指数;
i——各严重度级值;
li——各严重度级值对应病株数;
L——灰飞虱发生期 某代某虫态发生数量达该代各虫态累计总量的16%、50%、84%的日期分别称其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如越冬代成虫高峰期为50%的越冬代成虫出现的时期,即越冬代成虫羽化率为50%的时期;
玉米粗缩病发生期 为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程度(用病株率或病情指数等指标表示)分别达最终病情严重程度的16%、50%、84%时,称该病分别进入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
3 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以玉米成株期普查病株率划分,共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
表1 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发生程度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病株率(%) 0.1-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1
4 系统调查
4.1. 麦田灰飞虱越冬代和一代成若虫调查每天调查1次灰飞虱常年发生量大的,种固定系统调查田长方形(33cm×45cm)白搪瓷盘为工具每点拍查0.1m2,共查1 m2。在小麦孕穗期、齐穗期拍中下部,乳熟期拍上部成、若虫量,结果记入表1。本地灰飞虱成虫高峰后开始调查,每5天调查一次,连续调查次。,如果下叶枯黄,还应剥查第三叶叶鞘,对光检查较易发现。
调查卵条数、卵粒数,计算百株卵量结果记入表2。灰飞虱,每5天调查一次结果记入表1。
5 普查
5.1 麦田灰飞虱普查
5.1.1 调查时间
当麦田系统调查进入灰飞虱一代成虫高峰期时进行1次。
5.1.2 调查地点和方法
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耕作方式、茬口、品种、播期的麦田30块,按照“4.1.3”中取样方法进行调查。
统计成、若虫量,结果记入表1。量,结果记入表1。带毒灰飞虱呈现阳性反应记载带毒虫量。计算带毒率。结果记入表。 ……………………………………………………………………(2)
式中:
H ——带毒率;
S ——带毒虫量;
Z ——测定总虫量。
7 预报方法
7.1 发生期预测
7.1.1 一代成虫发生高峰期
依据历期法一般年份,高峰期。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玉米粗缩病
( 年)
测报站名 盖章
站址
(北纬: 东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