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 复习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 .docVIP

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 复习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 复习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

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单元复习 【基础知识】: 一.熔化: 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0C。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C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熔化吸热的应用: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二.凝固: 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 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热) 三.汽化: 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沸腾: 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⑷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1820C时,氧为气态。 -1840C时,氧为液态。-2190C时,氧为固态。-1830C氧是液态、气态或 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0C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0C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0C,高于780C时为气态) 蒸发: ⑴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0C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0C。(蒸发要从 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⑶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四.液化: 液化现象: ①水开后,壶嘴看见 “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液化的方法分为:降温、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⑴降温(遇冷、放热)液化: ①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 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⑵压缩体积液化: 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③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烷”作为燃料。 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 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0C的水蒸气比1000C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0C的水蒸气液化成1000C的水要放热) 五.升华: 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升华吸热: 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 六.凝华: 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