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2 单元整合1
[纵向贯通] 一、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横向比较] 明清时期,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发展状况 (一)对小农经济的不同评价 (1)小农经济是否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①一种观点认为,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国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是建立在广泛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 ②另一种观点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着小农经济,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经济体系,其所处的地位视各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而定。 (2)小农经济是否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源。 ①一种观点认为,小农经济是落后贫困愚昧的根源,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 ②另一种观点认为,小农经济不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的根源,相反它是推动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自耕农数量的增减往往标志着社会发展的快慢和经济的兴衰,直接关系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寡。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的根源,在于建立在地主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及其推行的政策。 (二)关于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不同见解 (1)封建土地国有制贯彻始终说。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皇族所有制”,豪强地主、农民都没有土地所有权,他们或者只有土地占有权,或者只有使用权。皇族垄断的土地所有权,像一根红线贯穿着明清以前的全部封建社会史。 (2)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整个地主阶级的所有制说。中国封建社会的前期,封建土地国有制占主导地位。如在魏晋隋唐,封建国家是全国范围内集中的土地所有者,是最高的地主;大土地占有者也是地主,但地主、农民只有占有权。到封建社会的后期,土地私有制则占主导地位。 (3)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多种所有制的总称说。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但从地租、地主阶级政权、阶级斗争等方面来考察,可以证明地主土地私有制占支配地位。 (4)古代中国土地私有权待定说。从法律意义上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没有土地私有权,只有支配权或使用权,国家或皇帝才对一切财产拥有绝对支配权。从经济意义上说,中国封建社会有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兴起,均田制遭到破坏以后,土地私有制便占据主导的地位。 (三)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 1.在批判其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的同时,多少还肯定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并不能阻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国能否抵御外国入侵,取决于中外综合国力的对比。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既不能阻挡外国经济政治力量的发展,也不能改变外国资本主义向海外扩张侵略的本质,反而严重损害了中国内地经济的发展,削弱了国家的实力。 (一)史学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1.基本内涵:史学研究方法就是利用史料的搜集、考订和编次,论证历史现象的真伪、获取历史结论的方法,简单地说是考查史学思想、历史观、历史编纂学、史料学、史学方法论等的理解运用。 2.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即运用计量史学、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法。 (2)历史比较法,即将相同或相似的历史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获取结论。 (3)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4)阶级分析法或者历史结构分析法,即运用历史发展的结构或阶级立场角度研究历史。 (5)“读史征信”,阅读相关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 (6)其他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计量分析方法、基因分析方法、考古学方法、人类学方法、民族学方法、民俗学方法以及自然科学的方法等。 [解析] 本题考查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魏晋官修史书;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官修史书与私家史书可谓是各有千秋,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或翔实或虚伪的史料,故A项错误;评价历史的公正性取决于史书编撰者的立场观点,与私家还是官修无关,故B项错误;作为官方统治者的宰相或皇帝参与编修史书,实际上政府主导修史的方向,政治意味增强,反映出官修史书的政治性,故C项正确;解释历史的客观性是建立在史学家对历史事实不断探究之上的,无论私家还是官修史书都能使解释历史具有客观性,故D项错误。 【策略指导】 (1)明确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由它的内容和社会功能决定的,具有史和论的高度统一性、过去性、具体性、阶段特征性、因果性、借鉴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件 (共28张PPT).ppt
- 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文综模拟诊断政治试题一.doc
-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件 (共36张PPT).ppt
-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8.5-8.7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共14张PPT).ppt
-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件 (共22张PPT).ppt
- 山西太原第二十中学校2017高一数学必修1综合训练(一).doc
-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8.1日本2.ppt
- 山东邹城市第一中学物理大学先修课程 质点运动学(共47张PPT).ppt
-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8.3俄罗斯第二课时.ppt
-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8.3俄罗斯第一课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