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单元 单元学习小结
单元学习小结一、如何全面理解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2.利弊(1)利:把孔子说成是“托古改制”者,借孔子的权威来论证改革的合理性,既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又有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2)弊: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和妥协性,既没有自己鲜明的理论旗帜,也不可能真正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3.原因(1)康有为出身于世代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受到严格的传统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形成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2)康有为游历了香港、上海,阅读了一些介绍西学的书籍,目睹了当时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3)康有为对中国国情了解,因为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广大人民心中影响深厚,如果完全背离传统,必将造成巨大阻力。(4)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中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二、关于百日维新得以推行的历史条件1.社会条件: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走向殖民地的空前危机,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要求,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这就为百日维新提供了经济基础。3.阶级基础: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百日维新的阶级基础。4.思想基础: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历史关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宣传维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走向高潮,这是百日维新的思想基础。5.爱国官员的推动: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严峻形势,除了康有为等先进知识分子以外,许多有见识、有爱国心的官员,甚至像张之洞这样的封疆大吏,也急切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亡的命运。6.光绪皇帝为了维护统治,不甘做“亡国之君”,决定变法。三、民族危机、清政府统治危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维新运动的关系1.甲午战争后,列强经济上向中国资本输出,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一严重的民族危机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2.清政府要偿还的借款逐年增加,又遇天灾,造成财政危机加剧,为解决财政问题又大力搜刮百姓,加剧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3.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造成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扩大,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这使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创办合法化,从而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4.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出现了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发展资本主义和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四、戊戌变法的社会条件从客观原因、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知识分子群体几方面分析,具体如下:1.客观原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动员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5.政治基础:无实权的光绪皇帝。6.主力: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7.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8.推动因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尤其是德国强占胶州湾。五、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从时代背景、变法内容、过程分析,具体如下:1.从时代背景分析,变法运动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尤其在甲午战争失败于邻国日本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瓜分豆剖,亡国灭种绝非危言耸听。《马关条约》签订时出现的“公车上书”拉开变法的序幕,所以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是进步的。2.从变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看,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看,推行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出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3.从变法运动的过程看,上书、演讲、办团体,宣传变祖宗之法,兴民权,学西学,这样必然要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斗争,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所以说,变法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其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六、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国际环境、思想文化传统方面分析,具体如下:1.社会背景:日本:人民的反抗;新兴地主、商人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中国:封建危机严重;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封建反动势力较强大。2.领导力量:日本: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