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治疗
提纲 一、应激相关概念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 四、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 风和日丽 的世界 War 9.11 空难 一、应激相关概念 1、应激:一词由selye提出,在生物意义上有刺激与反应的相反理解。应激的概念在精神病学文献中占有相当的重要位置,同时也具有多重含义。为了避面概念混淆和过于宽泛,本节内容中应用应激源和应激性生活事件表示各种超过一定阈值的刺激。应激性生活事件可简称为生活事件。个体遭遇应激性生活事件后的心理、生理改变叫做应激反应。 一、应激相关概念 2、对应激源的认识与评估 外来刺激作用于个体,首先对其性质进行辨认,同时与机体的关系进行评估,划分利弊,有无关联。根据趋利弊害的生物行为准则作出反应。对有利的刺激表现正性情绪和趋向反应,反之亦然。利害关系愈大,则情绪、行为反应愈强烈。 一、应激相关概念 3、紧张状态的表现: (1)意识觉醒程度升高,特别警觉与敏感。 (2)注意力不集中,丢三落四,易出差错。 (3)处理问题轻率决定,不愿深思。 (4)易激惹,情绪不稳定。 (5)焦躁不安,小动作多,言语表诉欠佳。 (6)思绪杂乱,条理不清。 一、应激相关概念 (7)口渴多饮,便意频数。 (8)乏困无力,全身难受不适。 (9)性功能减退,食欲减退,睡眠紊乱。 (10)烟、酒、镇静剂使用不当。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定义: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这是由于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作为起病的直接原因,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的精神障碍。该障碍的创伤性事件着重强调其严重性,即对于每一个经历过这类事件的人而言都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创伤性事件是诊断PTSD的必要条件。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性事件 是PTSD的必要条件; 事件的性质主要是天灾人祸; 暴露强度,不少研究提式暴露强度与PTSD发病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二)临床表现 1.反复地不由自主的重现创伤性体验 临床表现有控制不住地回想创伤的经历,反复出现关于或类似创伤性事件的梦境(噩梦或梦魇),甚至可出现幻觉、错觉等精神病性症状;突然发生情感体验或行为,好象创伤性事件重演(症状闪回)。当患者面临或暴露于类似创伤性事件的处境时,产生巨大的精神痛苦。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二)临床表现 2.警觉性增高的症状 也就是表现为一般的焦虑症状,难于入睡,不能维持长时期熟睡,易醒;易激惹,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注意难以持久保持,过分的警觉,心惊肉跳;与创伤性事件多少有关的刺激可出现强烈的生理反应如:心跳过快,出汗,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手足冰凉等。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二)临床表现 3.持续地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处境和事件 极力避免想到或感受到有关创伤性事件的观念或情绪,回避参与或投入到可勾起痛苦回忆的各种活动中去,对周围环境的普通刺激反应迟钝,情感麻木,与人疏远,对亲人变的陌生。社会性退缩,兴趣减退,对未来缺乏希望。对创伤经历中的重要情节不能回忆(心因性遗忘)。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共病现象 PTSD是灾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但只是复杂临床相的一部分。 NCS资料显示: 灾后PTSD患者中79%-88.3%至少共患一种其它精神障碍;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共病现象 共患抑郁症:男性48% 女性49% 共患GAD: 男性16.8% 女性15% 共患PD: 男性7.3% 女性12.6%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共病现象 自杀:灾后PTSD自杀企图高于正常人的6倍;19%有自杀行为; 暴力行为: 躯体化症状:70%患者伴有躯体疼痛、消化道症状、皮肤症状; 物质滥用:尼古丁、酒精、镇静催眠药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四)PTSD神经生物学研究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五)诊断 此病在早期常被诊断为急性应激障碍,因两者症状有许多重叠之处,最大的差异是PTSD常无意识障碍。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CCMD-3的诊断标准如下: [症状标准] 1.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如天灾人祸);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并至少有下列1项: (1)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 (2)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恶梦; (3)反复发生的错觉、幻觉; (4)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或周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异常痛苦和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3.持续的警觉性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emba季刊第18期-复旦大学管理学院.pdf
- intelfpga并行闪存加载器ip内核用户指南.pdf
- lcms-it-tof测定食品中五种偶氮类黄色染料.pdf
- ios+android行动云端居家监控双系统-昆山科技大学.pdf
- nine中年人士与青少年子女的关系.doc
- mixiedagonist-antagonists用作镇痛药一般成瘾性小.ppt
- nbt4701河南特安职业培训学校.ppt
- nba历史上夺冠次数最多球队-福建理工学校.ppt
- part1单一决策-农企业管理系-国立屏东科技大学.ppt
- pdf全文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pdf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工程项目成本分析表(房建).xls VIP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docx VIP
- 2024年全国高级配电线路工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颗粒级配曲线不均匀系数计算.xls VIP
- 建筑工程CAD网络课程项目申报书--.docx VIP
- 《我与地坛(节选)》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VIP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docx VIP
- 2025年秋季学期-2026年春季学期中小学校(幼儿园)大宗食材(肉蛋)采购及配送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VIP
- 耐高压PICC置管课件.ppt VIP
- 功能性子宫出血病历模板.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