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海经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典籍中,《山海经》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异数。钻研此书者,虽历代不乏其人,然大多不得要领,致使其本来面目至今秘而不宣。
《山海经》在古代一直是被作为的地理书看待的,《山海经》确实也像一部地理书,因为其中通篇皆是关于山川方国、珍奇博物的描写,但是,自汉迄清,任凭学者们上下求索,却谁也说不清书中那些山在何方?水流何处?现代学者因为受了西方神话学的影响,又见书中充斥着缪悠荒诞、非常奇怪之言论,因此又将此书视为神话之渊薮,但对于那些所谓神话的解释却仍是人言言殊,众说纷纭,到头来,《山海经》还是一个不解之谜,《山海经》,就像一个虚无飘渺的海外仙境,依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
《山海经》果真是一个不解之谜吗?古人为什么要留下这样一部著作?是像希腊神话中的那个故意盘踞在人们必经之路上的司芬克斯一样,故意留下这本书考验后人的智慧吗?在《山海经》那异彩闪烁的表象下面究竟是否隐藏着什么秘而不宣的奥秘?书中那些灵怪潜藏、神物出没的山川方国果真曾经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或者那只是古人道听途说、东拼西凑的无稽传说?书中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究竟是蕴涵着深不可测、妙不可言的真理?或者那仅仅是一些荒诞无稽、浅薄无聊的故事?每一个人走进《山海经》世界的人,心中挥之不去都是诸如此类的一些思绪和疑惑。
《山海经》书本身就足以令人困惑,读了古今中外研究《山海经》的著作和书籍非但不能解疑去惑,反而更令人如坠五里雾中,愈发四顾茫然。
汉代学者刘秀、王充相信此书是大禹和伯益在治理九州、周流天下时记载山川风土的地理风俗志;东晋学者郭璞认为此书是荟萃方外珍奇、阐发要道妙论的博物之书;朱熹称此书是依托《楚辞?天问》凑合之作,又称此书与《天问》一样,是摹写图画而成;元代学者胡应麟视此书为古今语怪之祖,纯为战国好奇之士搜采异闻诡物编造而成;明代学者杨慎说此书记载的是禹贡九鼎上那些魑魅魍魉的图像;清代学者毕沅、吴承志、郝懿行都把《山海经》当成地理书解读,毕沅实地勘查西北地理,欲把《山海经》中的山川风物落到实处,吴承志则兼采史传与传闻,把《山海经》的地域扩展到当时的四夷边疆。到了现代,西学输入,学者眼界大开,对《山海经》的认识也异彩纷呈、众声喧哗,鲁迅说它是古之巫书,记载的是古代巫师祭神厌鬼的方术仪典;茅盾、袁珂说它是远古神话,寄托了华夏先民丰富而奇丽的想象。古人眼界有限,故一直将《山海经》的世界局限于华夏九州,现代人视野恢阔,因此,说起《山海经》来也没了遮拦,卫聚贤说《山海经》是印度人写的,苏雪林则称《山海经》是古巴比伦人做的,书中的“海内”、“海外”的“海”就是现在的黑海、里海、地中海、阿拉伯海、印度海,法国人维宁称《山海经》中的汤谷就是北美洲科罗拉多大峡谷,《山海经》又被从古巴比伦扩展到了新大陆。当代学者更是放眼全球,雄心勃勃地用《山海经》征服全世界,据说,如今,随着人类把探险的疆域拓展到太空,关于《山海经》的想象也摆脱了万有引力的束缚和尘世常识的羁勒而神游宇宙,于是,《山海经》就成了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X档案”,而《山海经》中记载的华夏诸神则是曾经涉足人间的天外来客。……《山海经》越来越被说得天花乱坠,《山海经》研究成了妖怪手中的乾坤袋,什么都装得下,什么都掏得出,竟比《山海经》还“山海经”了,民间俗语不是就将漫无边际的聊斋称为“说山海经”吗?
自古迄今,人们一直用一种神秘的眼光看《山海经》,或许,《山海经》原本并无什么神秘的意味,神秘的不是《山海经》,反倒是读《山海经》的人和研究《山海经》的学者,《山海经》也许原本是一本很平淡无奇、朴素无华的书,讲的只是古人司空见惯的事情,只是由于读者的少见多怪,注疏家的东拉西扯,研究者的故作高深,反倒为一本原本朴素的书遮盖上了神秘的色彩,从而把平常的事体变成了不解之谜。因此,要读懂《山海经》,要成为《山海经》的知音,首要的倒不是随波逐流地汇入猜谜者的行列,让前人的凌乱足迹引入歧途。前贤有言:经为解晦,当求无解之初;史为例拘,当求无例之始。因此,要揭开《山海经》之谜,当务之急倒是撇开种种关于《山海经》的陈词滥调和奇谈怪论,甚至撇开古往今来的注释和疏解,断然回到起点,回到文本本身,静下心来体贴地阅读文本,细致地辨识文本本身的差别和层次,系统地把握文本内在的结构和体例,遵循文本本身脉络的引导,倾听文本自身的讯息,或许,《山海经》的秘密就会在此之际楚楚然地呈现出来。
不过,在一头钻进故纸堆之前,为了避免在纵横交错的文字丛林中误入歧途、迷失方向,还是应该先对我们研究的取径略作勾勒。
迄今为止,关于《山海经》尤其是其中的《海经》部分的解释之所以一直聚讼纷纭,除了不明《海经》其书的性质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研究的方法。文献考据一直就是《山海经》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整体的研究视野,更由于《山海经》的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