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信交友常见十大诈骗陷阱 图
焦点:微信朋友圈本应是一个私密的社交圈子,但是如今,没有哪个渠道不会被各种营销、诈骗所侵袭,朋友圈里就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诈骗陷阱,稍不留神就会中招。
【口袋金融】提醒:汇总微信朋友圈里的十大陷阱,提醒大家下次刷微信的时候可要长个心眼了。这十大陷阱分别是:
1、代购诈骗:付了代购款又付了“关税”却不见发货
2、二维码诈骗:买家发“商品二维码”,实则手机木马
3、盗号诈骗:黑手伸向留学生,骗走国内父母16万
4、熟人关系诈骗:假货LV包包当正品卖给好友
5、求职诈骗:刚买了5千元的充值卡,对方就消失了
6、感情诈骗:无业男装成高富帅,微信搭讪骗百万
7、商业诈骗:打工者微信遇营销专家,涉商业套圈
8、话费诈骗:传播“免费领养名贵狗”消息 目的是诈骗话费
9、公众号诈骗:不法分子申请微信公众号诈骗
10、微信点赞泄漏信息:微信点赞拿奖品,提防诈骗
【扮完买家扮客服网络欺诈术变招骗卖家】
焦点:随着新《消法》火热实施,网购“无理由退货”给买家提供了法律保障。不过,很多网店卖家却在最近遭遇“消费者保证金”新型诈骗。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近日有多家媒体,有骗子先假冒买家谎称商品无法购买,再冒充淘宝客服给卖家发送钓鱼网站链接,要求其登录缴纳“消费者保证金”,趁机诈骗卖家钱财。
【口袋金融】提醒:切勿轻信来自非官方渠道的信息,通过聊天工具主动找上门的“客服”更要注意防范。如果发现店铺交易异常,应尽快拨打官网客服电话进行询问;而打开他人发来的支付链接时,最好开启安全软件,能够识别网站真实身份,对虚假钓鱼链接进行风险提示。
【刷卡消费警惕“不明签购单”】
焦点:石市的宋先生到一家装修市场买地砖,付款时宋先生刷的银行卡。但在签购单上签完名后,宋先生感觉此次签名的单据比之前的厚了很多,就留意了一下。不料,却发现在他签名的单据下面竟还有一张几百元的刷卡单……
【口袋金融】提醒:第一:信用卡开通刷卡需输入密码+签字的方式,并且输入密码前看好屏幕上的金额是否与自己消费的金额相同。如遇到二次输入密码时,就要注意签字单是否只有一个,防范复印签字。第二,千万记住“卡不离身”。第三,信用卡或者借记卡最好到银行设置“短信提醒”。第四,收到“短信提醒”后,要第一时间阅读,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处理。
此外提醒,如果你刷卡消费时,被要求输入两次密码,你就要留意是否被人“额外”开了一笔不明消费单,签字时就要留意下面是否还藏着另一张“不明签购单”。
时下流行的“微信”常被犯罪分子利用,他们多和被害人交友,等待条件成熟后,以各种理由向被害人借钱或骗取、盗窃钱财。更有甚者盗用被害人“微信”账号,骗取其个人信息,问其家人、朋友“借钱”,从而实施诈骗,受害者多为年轻女性。警方提示:使用微信、微博私信、漂流瓶、遇见等交友软件的年轻人,交友要谨慎,对新结识的网友要保持必要的戒备,不要轻信;首次见网友,最好有朋友陪同微信,一个极具争议的社交工具,带来诸多沟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悲剧,随着科技进步,骗子手法愈加“与时俱进”,一些老骗术穿上“新衣”,在现实生活中大行其道,曾经在QQ上出现过的古老骗局如今又在微信上重现了,而且被应用得更加如鱼得水,受害者屡屡上当受骗。
刚开通微信就“中奖”近日,《广州日报》接到家住石岐的市民反映,差一点遭遇微信二等奖的“头彩”。最近刚刚开通微信,在第二天时就收到一条官方抽中二等奖的微信,并称其可得iPhone 5和8.8万元奖金,并要求登录网站填写资料领奖。遇到这样的好事黄先生并未填资料领奖,而是想到了新闻曾报道过有人上当受骗的案例。于是上网查看,发现这是一个骗局。由于察觉及时避免遭受损失,但在温州打工的先生就没那么好运,先生刚学会玩微信,第二天就抽中二等奖,可以得到iPhone 5还有8.8万元奖金。先生喜出望外,赶紧登录微信内容中提到的网站,填写资料领奖。对方让他汇2800元作为保证金,先生想都不想,直接到银行将钱汇了过去。汇完钱,对方让先生再汇8800元税款。段先生同样毫不犹豫照办了。之后,先生再次拨通电话,对方将号码转到了“经理”。“经理”让先生再汇8800元。段先生不惜向朋友借钱。直到朋友起疑心问借钱何用时,他才发现自己被骗了。警惕技术型新骗术近日,有网友发布微博,讲述了其微信被盗后,母亲险些被骗的经历。发现截图中骗子在盗取了该名网友的微信后,向其母发送文字信息,母亲几番试图与“儿子”语音聊天,但被“儿子”以“这里太吵”为由拒绝。聊天中,“儿子”要求母亲汇3万元到他的老师那,报名学习法语和德语,并表示:“同学们都报名了,就剩我了,报名截至今天。”幸好该网友的母亲觉得不对劲,没有轻信骗子,幸运地躲过了这个骗局。此微博一经发出,引发了许多网友的热议。网友们表示,这个时候国内父母收到国外孩子要钱的信息时容易就失去判断力。“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