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世俗和儒道两家如何看待生和死 组图
人的一辈子只有两个字,那就是“生”与“死”。从出生到死亡,那就是一个的一辈子。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有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生”与“死”的问题,是人生的最大问题。
精神与肉体不能同步共存时,肉体消失了,而魂魄还没有到消失的地步,魂魄无所依,则成为厉鬼,即使二者同步进行,人的肉体死亡,魂魄还是必须要有所依归,这就是引出了殡葬制度的出现。
《左传》昭公七年,有一段关于厉鬼的故事,是古代人对魂魄无所依靠时,成为厉鬼的解释。当时郑国,有两派贵族,为了权力而激烈斗争,要争权的一派,发动突袭,杀死了还在酒醉未醒的执政大夫伯有。过了几天,郑国首都的街上,不断惊传伯有披甲呼叫,某一天要杀死那一个敌人。这样的扰嚷,惊动了市面。
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郑国的子产,当时郑国最有学问的人士,回答晋国大夫对于这件事情的询问。子产的回答,魂魄无所归依,就会成为厉鬼。而伯有的家族,三世执政,家族旺盛,人口众多,子产解释: 这种家族,“取精用宏”,精神肉体都很旺盛,忽然被杀,他们的精神部分,并没有随着肉体衰弱,因此化为厉鬼,惊动人间。这一段解释,在中国经常被人引用,说明魂魄与肉体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一个集体的禀赋,不只得自先天,也可以在后天获得,有强弱变化,或者资源和权力厚多的,其魂魄和肉体都会强健,反而言之,没有机会掌握足够的资源,精神肉体都比较衰弱。
灵魂不灭观念,在我国远古时代就已产生,人死后,肉体与灵魂分开,灵魂不灭不仅存在,而且还相当活跃和形象。如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已经有为死者放置赤铁矿粉末,随葬石珠、骨坠、有孔兽牙等装饰品的葬俗,这些都是灵魂不灭观念的物证。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不少瓮棺葬,瓮棺上多凿有小孔,有学者认为,这些小孔是供灵魂出入的通道。另外,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不仅认为人的灵魂存在,而且认为一个人还有多种灵魂。云南阿昌族认为人有三种灵魂,人死后必须把三种灵魂送到不同的地方去:一个送到墓地;一个供奉在家中;一个送到鬼王或父母的所在地。
人皆云:“一息不来便死。”深刻认识死亡,拥有正确的生死观,即可知长寿未必可喜,死亡亦不足忧,所应关注者为‘死往何去?’。从古代处理死亡的过程,观察他们对魂魄的观念。《仪礼》、《士丧礼》和《礼记》、《祭仪》等章节,都对于人死亡时的处理方法,有详细的叙述。古人断气死后,一般有这么几个处理过程:
第一步,招魂。丧家带着新死者的衣服,爬上屋顶,呼叫新死者的名字,请他回来。三次叫不回来,就以衣服放在原来的寝床上,使魂魄有所依附。同时,立刻招手,准备一副旌旗,上面写着死者的名字,插在一小鬲粥上(后世则是插在一碗米粒中),使魂魄有所依靠。
第二步,魂栖归位。等到木制的牌位完成,在牌位上写下死者名讳,这一个牌位,从此代表死者自己的灵魂,使死者有所栖附,到了近代,中国丧礼中,还有“穿神点主”的仪式,也就是以其子孙,刺指滴血,作为神字的一直和主上的一点,其意义乃是以其子孙血液,代表死者本身的生命。这一串过程中,用来形容魂魄依附的动词,常有“栖”字,也就是鸟类栖息的同一字眼,似乎隐含着,魂魄是和鸟一样,飞翔而必须有栖息之所。
第三步,死后埋葬,入土为安。死后的埋葬,在中国所谓“入土为安”,按照古代的典籍,魂归于天,魄归于地,魄还是和死者的遗体共存的。“入土为安”,只是说明,生前的生命,在地下还是过着与生前一样的生活,永远安息。
第四步,七天回煞。丧礼办完后第七天,称为“回煞”,据说,那时魂魄以大鸟的形体回来。道士会观察地上预先洒上的灰土,指出那是鸟爪的痕迹:凡此仪式,只是中国民俗信仰中,对魂魄的具体形象,比拟为飞翔的鸟类,乃是具象的,而不是抽象的存在。
第五步,镌刻墓卷文。在汉代墓葬中,经常出土殉葬的文书,所谓墓卷,也有些称为镇墓文,或铭刻于铅版、陶片,或书写于木牍、竹简。这一类的文书文字,有各种的形式,但大致的内容,相当一致。墓卷说明,这一块坟地,从原主购买,有证人、有地价,更重要的是说明,在这块土地上,如果有其他尸首存在,就应当做死者的奴婢---这说明,土地的排他权。更复杂的墓卷说明,会将这块墓地的购置和埋葬权利,连带叙述,上通天庭,下到地下世界,各级的神界官吏,而且文书也会提到,是地上的丞,行文地下丞,或者下文地下的里长等等,宣示死者对这土地的主权。
第六步,明葬设施。要说到随葬的明器,以备死者日用起居的需求。属于镇墓文的文书,内容又更为复杂,其中会提到,埋葬的黄豆种子等物,作为死者在另一世界开发必要费用的零用钱。汉墓出土不少明器,大致是一栋房屋,比较复杂的,是相当完整的院落,包括猪圈、田地、池塘,这些都是供给死者,在另一世界的生活需求。当然,帝王贵族有更完整的全套设施,例如,秦始皇不仅墓顶上享殿面向东方,象征秦始皇还在君临整个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docx
- 立柱桩施工方案.docx VIP
- 碧桂园北湖项目营销策略提报 -房地产-2024-.pptx VIP
- [云南]2024年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30人 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答案详解.doc
- 09J940 皮带运输机通廊建筑构造.pdf VIP
- BSI MDR Requirement 欧盟MDR要求培训课件.pdf VIP
- 13《精卫填海》课件(共32张PPT).pptx VIP
-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全文).docx VIP
-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简答题库(含答案).pdf VIP
- YS_T 582-2013电池级碳酸锂.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