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何晏、王弼以无为本的玄学体系 弼好论儒道,辞才逸辩,何晏为吏部尚书时,王弼尚未弱冠,即往而见之。 何晏提出一些问题,请王弼作难,弼即刻难之,“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 王弼其人 王弼著作 主要有《周易注》《论语释疑》《老子道德经注》《王弼集》《周易大演论》《 老子指略例》等。 近人王维等作了许多辑录整理。北京大学楼宇烈所撰之《王弼集校释》是目前关于王弼著述搜罗最为全面和精确的读本。 何晏、王弼以无为本的玄学体系 王弼其人 何晏、王弼以无为本的玄学体系 王弼贵无论 (1)以无为本 “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返于无也。”(《老子》四十章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何晏、王弼以无为本的玄学体系 三种解释: A、有=有形;无=无形。万物的存在显现为有形有象,而在其显现之先,有一个无形无象的根据。因此,要获得有形有象之万物的整体,其根据不能始于有形有象中的某种形或象,而必须为无形无象者(凡有形者皆有局限)。 何晏、王弼以无为本的玄学体系 B、有=获得特定规定的事物;无=规定事物的本质或概念。一个事物的存在,就在于其获得了某种规定。被规定的物,是有形的;而所以规定此物者,则是无形的。前者是万物,后者是概念或本质。 何晏、王弼以无为本的玄学体系 C、有=事物之获得自身的规定;无=事物未获得自身的规定。事物的存在总是具有某种性质或规定的存在,而规定获得之先,则是无所规定的状态。比如,对于某物,当我们说它存在,就是关于它我们已经有了规定;不过,要完整地规定它,我们恰好要回到它一无所规定的状态(当我们说“有某物但还不清楚是何物”时,其实就是无的状态,无不是说无物,而是说物无规定) 何晏、王弼以无为本的玄学体系 (2)崇本举末 “得本以知末,不舍本以逐末也。”(《老子》52章注:“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崇本以息末。”(57章注:“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用夫无名,故名以笃焉。用夫无形,故形以成焉。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则形名俱有。”(38章注:“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夫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何晏、王弼以无为本的玄学体系 崇本举末的意思就是事物之形与其概念(名)统一;它要求无形本质,或道,不能离开有形之物,但又不让有形物遮蔽了本质,或道,意即以有形的万物作为无形本质(或道)的实现,这是本末之分的实质所在。 何晏、王弼以无为本的玄学体系 (3)无即是道 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论语-释疑》) 道作为万物遵循的法则,是没有实在之体的、无形无象的。 (4)以无为体 “故虽德盛业大而富有万物,犹各得其德。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38章注) 何晏、王弼以无为本的玄学体系 [按]任何具体物之存在,既以无为用,也以无为体。体和用统一于“无”,体用是“无”的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这里,王弼更强调无之为体。 [注]中国哲学史上“体用”范畴的第一次提出,体用统一不同于本质与现象二分。 何晏、王弼以无为本的玄学体系 (5)道乃自然 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为。造立施化,则无失其真;有恩有为,则物不俱存。物不俱存,则不足以备载矣。地不为兽生刍而兽食刍,不为人生狗而人食狗。无为于万物,而万物各适其所用,则莫不赡矣。若恩有己树,未足任也。(《老子》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注) 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物有常性,而造为之,故必败也;物有往来,而执之,故必失也。(《老子》29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注) 何晏、王弼以无为本的玄学体系 自然亦即无为,意即让万物各如其自身之所是而展现自身,或者说让其以实现自身的方式而得以展现;所以排斥出自主观的故意之为,甚至包括所谓道德仁义之为。 王弼以及老子自然无为观的存在论意义:人对于世界的作为具有揭蔽与遮蔽双重作用。王弼“贵无论”的如上论述,可以视为对此问题的一个回应,力争让人成为揭蔽而非遮蔽的力量。 何晏、王弼以无为本的玄学体系 2、圣人有情论 何晏以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其论甚精,钟会等述之,弼与不同。以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者也。(《三国志·钟会传》裴松之注) 王弼圣人有情论 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