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先秦儒墨之论争及其教育意涵.PDF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儒墨之论争及其教育意涵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 157 民98,第40卷第一期 157-188頁 先秦儒墨之論爭及其教育意涵 林建銘∗ 摘 要 墨子與孔孟荀的理念不同,儒家之仁義禮樂核心思想,墨子都提出不同的 見解,此外思維術、為學、行事的主張也 不同,從墨子與孔孟荀教育思想的差 異對照,可知,先秦儒墨教育思想之不同處如下: (1)儒家主張仁愛,墨家主 張兼愛; (2 )儒家提倡是義非利,墨家提倡義是公利; (3 )儒家提倡隆禮,墨 家提倡簡化禮;(4 )儒家提倡樂教,墨家提倡非樂;(5 )儒家著重正名思辯, 墨家著重邏輯推理; (6 )儒家著重立志博學,墨家著重崇尚實踐; (7 )儒家著 重求道,墨家著重言行一致。 關鍵詞:墨子、孔子、孟子、荀子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158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 先秦儒墨之論爭及其教育意涵 林建銘 壹、前言 東周的官學失修,民間私學也就隨之興起 ,取代了官學的地位,在這一時 期,實際上有廣大私學活動的學派,首推儒家與墨家,此後的發展是墨家思想 被長久遺忘,儒家則回復了官學的地位, 成為教育正統,然而墨家曾是顯學, 這是不爭的事實。在戰國初《孟子‧滕文公下》言及: 「聖王不作,諸侯放恣, 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戰國初期墨家 已經有很大的影響力。 《呂氏春秋‧當染》提到:「孔墨之後學,顯榮於天下者 眾矣,不可勝數。」又說: 「孔墨徒彌眾,弟子彌豐。」《韓非子‧顯學》說:「世 之顯學,儒墨也。」根據這兩本完成於戰國末年的巨著,可證實戰國時期儒墨 確實是顯學。 在儒墨兩大教育團體間的互動上,墨子批評孔子,孟荀也批評墨子,儒墨 相非是史實,顯示儒墨兩家在某些主張是 針鋒相對的,這也顯示兩家的教育主 張必然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陳拱認為墨 子批評儒家之主張是「天為不明,鬼 為不神,以命為有」,這是基於誤解,他認為儒家承認天理、祭祀自己祖先的鬼, 相信有命但反對執有命而怠惰,而墨子「 以兼愛釋仁,以利釋義,提倡節葬之 禮,批評音樂」則是源自思想上之差異, 不是基於貴族與平民的階級立場差異 所導致,也大致上提出儒墨思想之差異。 (陳拱,1988 ,頁29,44,114,142-146 ) 但陳拱只是以儒家的角度來回應墨子的批評,迄今先秦儒墨交相指責之確切論 點並未有較完整的剖析,故對儒墨相非之詳細論點未全盤掌握,對儒墨兩大教 育團體教育觀點的歧見也未有深入的理解 ,本文擬從先秦儒墨代表人物所遺留 文獻中的相互批判,來探討這兩大同時並存於世、相互競爭的教育團體之教育 歧見。針對相互批判的歧見點,從兩家的典籍找出各自的立論依據,以了解雙 先秦儒墨之論爭及其教育意涵 159 方在思想上的差異性,進而顯示其教育主張的差異。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來進行研究,透過對《墨子》、《論語》、《孟子》、《荀 子》原典的掌握,以及相關文獻的分析,深入探討先秦儒墨相非之論點,及探 討儒墨相非所蘊含教育觀點之差異。儒墨思想的差異應還有未納入論爭中的觀 點,本研究僅探討浮上檯面之論爭,其他 差異不在本研究之範圍中,且主要在 論述代表人物的觀點,兩派弟子的言論僅作為輔助之用。 貳、墨子與孔孟荀之論爭 一、墨子對孔子的批判 (一)批評孔子的禮樂之制 墨子對於孔子提倡的祭禮、喪禮、樂教不以為然: 子墨子謂程子曰:「儒之道足以喪天下者,四政焉。儒以天為不明,以鬼為 不神,天神不說(悅),此足以喪天下。又厚葬久喪,重為棺槨,多為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