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017年10月9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三)Word版含解析.docVIP

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017年10月9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三)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017年10月9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三)Word版含解析

2017年月日【201年高考卷】后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手法运用比较明显,首先是采地黄者与买地黄者的对比,一个是生活于农家,以采地黄度日的农民,迫切需要卖掉地黄来谋生,一个是生活在“朱门”的白面郎,买地黄来喂马,还要讨价还价;其次是人与马的对比,采地黄者受饥挨饿,而“朱门”的马却以地黄为食,通过对比揭露出人不如马、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批判的主题。 2.【2014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细节描写,“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是写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的刻画。这样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名师点睛 1.明确表达方式的种类。表达方式主要包括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古代诗歌中常常涉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2.对照内容辨别种类。要了解诗歌的内容,看其语言形式与表达方式的哪个类别相符,再进行确定。 3.分析表达作用,指出表达效果。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以突出形象或情感。抒情则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诗歌作者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有时借助其他事物(或景物)间接抒情。在解答此类题目时,我们要注意这两类表达方式的作用,然后将其与诗歌内容、情感相互结合进行分析,并指出运用某种方式所达到的表达效果。如上题的题干中已经指出从“点面结合”的描写角度进行分析,先要懂得描写的作用,然后指出“面”与“点”的情况,再对其进行分析。 3.【2013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题目明确了鉴赏的手法是“借景抒情”,因而考生解答该题的第一步便是找到相关的意象,如楼上笛声、低垂的暮云、远飞的燕子、雨中梨花等;第二步便是结合诗歌的思想情感进行分析,也就是明确诗歌的思想情感,从下片“故乡惟有梦相随”可知,诗歌所表达的是思乡之愁;第三步便是分析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明景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含蓄委婉的抒情。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寄子由①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②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③。 【注】①元丰四年(1081年),诗人任吉州太和县令,甚不得意。此时其好友苏子由(苏辙)被贬在筠州为监盐酒税。诗人因秋而思,写了这首诗。②小虫:蟋蟀。③挽著沧江无万牛:化用杜甫的“万牛回首丘山重”,意为只有沧江挽纤的万牛才能把老松拖走。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前两句。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酒泉子 潘 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词的下片中,“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1.这首诗前两句借景抒情,借描写晚秋自然景物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