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疗护理事项说明业务查房记录.ppt
护理业务查房记录;
科别:外一 病室:外一 2014年6月25日
患者姓名:陈仕祥 住院号:144398
诊断:结石性胆囊炎
主持人:孙启媛 主讲人:李倩
目的:提高对结石性胆囊炎病人的认识计护理
参加人员:张亚妮、步姣姣、陈琴、沈梦影、况登伟、安燕秋
;查房内容:
患者,男性,60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2月”于2014年6月11日日间扶入病房,神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隐痛,并牵涉至右侧背部疼痛,伴发热,测体温最高38度,无寒战,无黄疸,皮肤瘙痒,解陶土样大便,无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曾在市一医诊断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予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今为进一步行手术治疗,就诊我院,门诊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收入我科。病后,精神,饮食,;睡眠可佳,大小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增减。排除手术禁忌症,患者与2014年6月13日09:00在手术室全麻下行开腹胆囊切开取石,胆囊造口引流术,术毕,手术顺利,于10:50安返病房,生命征平稳,术后予上氧,心电监护,抗炎、补液、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
鉴别诊断:患者疼痛时需与以下疾病鉴别:1、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疼痛多为慢性,病呈长、时好时坏,腹痛还长伴反酸、嗳气等不适、并无饱食、进油腻食物腹痛加重,常常与进食时间有关,绝大部分病;人都有典型的节律性疼痛,胃溃疡为进食—疼痛—缓解。十二指肠溃疡为进食—舒适—疼痛。
2、慢性胰腺炎:上腹痛位于正中偏左、向腰背部放射痛,束带状。疼痛症状反复发作,部分病人可出现脂肪泻,消瘦,胰腺实质钙化,出现同程度的内为分泌不全,急性发作期镇痛剂难以缓解症状。血、尿淀粉酶升高是主要诊断之一。CT检查可见胰腺钙化社,胰腺增粗或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等征象。;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 立即通知医生。
2、心理护理,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有效的沟通,稳定患者情绪,取得配合。
3、禁食及胃肠减压,向患者讲解胃肠减压的目的,取得合作,准确记录胃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
4、术后平卧6h代生???体征平稳后改为半卧位,如果伤口疼痛难忍,应及时通知医生,对应给予止痛剂。; 5、Q2h进行防褥护理,预防压疮形成,多叩背辅助排痰,预防肺部感染。
6、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勿打折,曲折及脱出,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7、注意电解质的平衡。; 淀阻塞或蛔虫赌满,是否管道扭曲,压迫。如有阻塞或肝功能衰竭所致,最多可能是胆总管下段不够通畅,正常胆汁呈深绿色或棕黄色,较清晰无沉淀物而颜色过淡,过于稀薄(表示肝功能不佳)、混浊(感染)或有泥沙样沉淀(结石)均不正常。
3)保持清洁:每日更换一次外接的连接管和引流袋。
4)拔管:一般术后12~14天,无特殊情况。可以拔出T形管.
5)拔管后局部伤口用凡士林纱布堵塞,1~2天会自行封闭。; 6)拔管后1周内,警惕有无胆汁外漏甚至发生腹膜炎等情况,观察病人体温,有无黄疸和腹痛再次发作,以便及时处理。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
(2)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有关胆道疾病的相关知识及书籍。
(3)胆道手术后应注意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进低脂易消化食物,宜少量多餐多饮水。
(4)带管出院者,指导其及家属学会自我护; 理,讲解引流管的保护方法及重要性。
(5)定期复查。
(6)对经非手术疗法缓解的胆道疾病,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复查。
护理问题:
(1)腹部感染
(2)压疮
(3)管道脱落
;讨论:
管道护理的问题,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护理宣教(陈琴)
拔管后注意,液体是否外漏、拔管后应及时注意患者腹痛等病情变化(步姣姣)
加强责任心,及执行医嘱核对(况登伟)
做好管道宣教及注意事项(覃贵萍)
管道护理,及潜在肺部感染的问题(尤芸华)
护士长总结:因加强责任心,执行医嘱过程中因注意随时核对医嘱,加强医患沟通,教会患者及家属进行管道护理及更换; 引流袋方法,预防感染并发症,辅助患者排痰叩背,嘱患者把多余的痰液咳出,避免腹部感染,加强重视对患者的健康宣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