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PPT培训资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推拿PPT培训资料.ppt

小 儿 推 拿 Tuina of Infants and Children;概述 推拿疗法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疗法,又是一门年轻而有发展前途的医疗科学。是以求代替药物的物理疗法,其特点是不用药物,不用器械或只使用简单器械,仅凭医者的双手,根据不同的病情,运用不同的手法,在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操作,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采用手法上的不同,可分成人和儿童推拿两种。 由于推拿疗法经济简便,易于掌握,没有痛苦,疗效又高,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因此值得大力推广普及。 ;机 理;小儿推拿特点;推拿次数 推拿速度;注意事项 1.施术前要备好滑润剂(如滑石粉等),要洗手并修短指甲。 2.推拿室要保持一定温度,不可过凉过热,空气要流通。在严寒季节,医生双手不可过凉,以免使患儿产生惊惧,造成操作时困难,治疗后要注意避风,以免复遭外邪侵袭,加重病情。 3.患儿的姿势要适宜,在操作时先施行一些不易引起患儿恐惧和哭闹的手法,最后用刺激性强的手法,以免因小儿哭闹影响治疗,如掐、拿、捏等手法最后用。 4.操作手法要轻重适宜,用力均匀 在临床治疗中,必须要有熟练手法,根据辩证施治的精神,灵活地运用这些手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一个推拿医生,不仅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还必须加强手法的炼习,以达到均匀、柔和、深透、持久、有力的要求,这样在临床上才能得心应手。;人体各部穴位,一般分点、线、面三种类型。与成人不同。 1、点状: 人体某部位或经络穴位,采取揉、拿、点、捣等手法治疗的称为“点状”穴位。如捣小天心、揉二马等穴。 2、 线状: 人体某部位的二点中间的连线,这个长型的穴位,采取用推、打、提、捏等手法怎来的称为“线状”穴位。如推脊、清天河水、退六腑等穴。 3、面状: 人体某部或经络穴位(面积较大的穴位)采取推运的手法治疗的称为“面状”穴位。如运八卦、板门等穴。 ;;;;常 用 穴 位 ; 五 经 穴;六 腑;;;;;;手背穴位;;头 面 四 大 穴 Main four points of head 主治:感冒、头痛、眼疾等 ;天门(攒竹)Tianmen;坎 宫 Kangong;太 阳 Taiyang;耳后高骨 Erbeigaogu;止泻四法 (龟尾七节,摩腹揉脐);龟尾 Guiwei;七节骨 Qijiegu;腹 Fu ;脐 Qi ;门穴menxue;天门; 囟门:大脑之门 ; ;板门穴操作;二扇门:腠理之门 ; 箕门:水道之门 ; 前 臂 三 穴 Three points of forearm; 三 关 Sanguan ;天 河 水 Tianheshui ;六 腑 Liufu ;小儿推拿背部穴位;天柱骨;脊;;胸腹下肢;;常见疾病的治疗 ;以上治疗每天一次,一般的感冒,推拿一次就可好,最多2-3次可愈。推拿以后4-5小时左右,会发热更高一些,这是邪热外表之象,热持续2-3小时,则汗出烧退病愈。 附:治感冒验方: 1.生姜二钱 生葱白三寸 大枣四个 水煎顿服。 2.荆芥 薄荷 苏叶各二钱 水煎服 3.绿豆五钱 生姜三片 葱白一个 青萝卜片一两 水煎服出汗;咳嗽;;婴幼儿腹泻 ; 寒湿泄: 病因:过食生冷,或腹部受寒以致寒邪凝结中焦,脾失运化所致。 症状:腹疼肠鸣,泄泻清彻多泡沫,或白水泻,或色绿,小便清白,面色淡白,口气温和等。 取穴:揉外劳 、运内八卦、补脾经、揉脐、推上七节骨 脾虚泻 病因:体质素弱,饮食不节或久泻伤脾,失司健运所致。 症状:泄泻日久,食后即泻、消化不良、大便溏、色淡黄、严重则完谷不化,腹胀不渴、面黄肌瘦、不思饮食等。 取穴:(1)轻症:揉外劳、补脾 、揉足三里,平肝,有热者加天河水。 (2)重症: 揉二马 清补脾经 补大肠; 推拿处方: 清补脾胃 清补大肠 清小肠 运内八卦 分腹阴阳 揉脐 顺逆时针摩腹 推七节骨 揉龟尾 揉足三里 加减:呕吐者加横纹推向板门,推天柱骨;腹痛加一窝风,拿肚角;有寒者加推三关;有热者加清天河水;伤食者加揉板门、掐揉四缝;脾虚者加脾俞、捏脊;疳积 病因:本病主要是由于母乳不足或喂养不当所致。或早产儿,长期生病如腹泻,慢性痢疾,结核病等也常是致病原因。 症状:面色青黄、肌肉消瘦、皮毛憔悴、肚大坚硬、青筋暴露、懒进饮食、大便臭秽(长期消化不良)、小便浑浊。 治则:消导攻积、补脾健胃。 取穴: 补脾经 清大肠 运内八卦 揉板门 掐揉四缝 摩腹 揉足三里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