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作文系列:姿色招展.docVIP

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作文系列:姿色招展.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作文系列:姿色招展

【精品14】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作文系列:姿色招展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作文系列:姿色招展 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要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何愁它不“精妙世无双”?装扮的手段很多,而重要有效的手段就是善用辞格。如 “窗口一闪而逝的年轻面颊便在这深深的秋意中浓浓地开放,开放出灿烂的青春” ——拟物修辞,让人想到人面如花。 “他在那一丛野草中,莫名地看着父亲,泪水哐叽一下涌出来。” ——拟声夸张,给人鲜明突出的流泪印象。 再如一位同学在《关心》一文中,这样描写地球的: 在远古时代,地球就像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绿荫如盖的大地,是她美丽的肌肤;浩瀚无垠的大海,是她美丽的衣裳;交错分布在她周身的江河湖泊,是她日夜奔腾不息的血管。 ——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森林、大海和江河湖泊的美丽可爱,又体现了自己对地球的热爱、对环境的关心。 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常用的效果明显的修辞格式有比喻、排比、引用、拟人、仿拟等。 但是也应注意,拟人、比喻等修辞,虽是一种增添文采的手法,但要写出情、理、文采兼具的文字,就远不是仅懂得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可以做到的。如: ①“如果说岁月是一把刀,那么它最先削去的是你雍容的外表;如果说岁月是一杆秤,那么它最终掂量出你的分量;如果说岁月是一首歌,那么唱在最后,才是真正的韵味,……” 作者在写“诚信”话题文章开头用了一组排比句,语言不可谓不“美”,但这与话题“诚信”有何关联呢?后面的内容又将要表现什么主题呢? ②“当我惊叹于巴尔扎克的执著,莫泊桑的精巧,泰戈尔的智慧,鲁迅的辛辣,朱自清的缜密时,我开始用心灵去感悟,用手去描绘人生。人生啊,你是一张巨大的网,在这个网里,有你,有我,有他……” 这位考生在“诚信”的话题中,使用了比喻和排比,“惊叹”巴尔扎克、莫泊桑、泰戈尔、鲁迅、朱自清,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样又能从这张“网”里“网”住些什么呢? 修辞手法背后须有思想情愫、人文底蕴。如: ①苹果不做作,大大方方的样子让人放心。那种圆头大脑的样子甚至显得有些傻气,但我喜欢它那有点傻乎乎的样子。把太精灵、太会讨巧、太会算计、太时髦新潮的东西作为朋友,总让人心里感到不踏实。苹果却具有真正朋友的品格,它自然、从容、敦厚、朴实……生活中最平实的东西往往是最好的,最让人信赖的。在水果家族中,我偏爱苹果——我知道自己的这个爱好比较平庸。 ②旧墙坍塌,原先墙角裂罅处生出的老树犹在。老树虬曲苍凉,似体有残疾的老者。世态浮沉,烽烟弥散,其树龄已90年有余,不惊于战乱,不苦于孤寂,不骄于自己的春华秋实,更不絮絮叨叨于人世间的丰富阅历。面对老树,浮躁浅薄的人们当自叹不如。世俗中人说:这树只是活着罢了。老树缄默不语,只是奉献给人世一点风景,也给人一点在乱世或处在艰危岁月中活下去的启示。 这两段拟人文字可说是寓理于物。在使苹果和老树人格化的过程中,原本枯燥简单的生活哲理得到了形象巧妙的表述,原本平常普通的事物因为被赋予思想内涵而具有新的审美价值。 没有那种对于普通、弱小甚至处于困境中的生命的怜爱和仁慈,没有那种对于存在于世俗之中而又超脱世俗精神的闪光发现,没有那种深沉的感悟和独到的审美趣味,没有那种哲学的眼光和出色的联想,是写不出上面那样两段修辞文字的。 可是,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着重理轻文、重理性轻情感、重灌输轻体验、重逻辑思维轻形象思维的弊端,导致了某些考生人文的缺失、精神的贫乏和情感的萎缩,于是写出来的文字少情寡趣、干瘪无味,即使有些独到的见解,其表述也显得直露而无魅力可言。 如写《学会放弃》这个题目,不少人翻来覆去就是这么几句话: 有些事情我们要勇于放弃,只有放弃才是明智的,如果对什么都坚守,对什么都穷追不舍,则是愚蠢的。 现在,我们不妨从上面两段写苹果和老树的文句中去获得启示,尝试一下把哲理与形象,议论与修辞亲密地结合在一起。对于要学会放弃的道理,能否这样去写呢? ——悬崖上的青松懂得,不放弃平坦,就难以展示自己独特的生命风采。 ——荒野上的梅花知道,只有放弃春天的舒适,才能赢得人们对自己品格的赞美。 ——池中的荷花不懂得要在严寒来临之前放弃漂亮的衣裙,才使自己变得形容枯槁、由盛转衰。 ——池中的鱼儿往往因为不知道放弃那些特别有诱惑力的美味而上钩,从而把自己变成了他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这几句话都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并把它人格化,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把道理说得亲切有味。 修辞手法是古老的,但又是现代的。下面两个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大概最能反映现代人直面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而对自身进行的沉重反思: ①滔滔洪水倾泻奔腾,巨浪激流中屋毁宇败,墙倾壁摧,只剩一棵棵树屹立于汪洋泽国之中,你们非但自己不屈服于暴虐,还向危难之中的男女老幼、向精疲力竭的官兵伸出了援助之手,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