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提升课一.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提升课一

单元提升课(一)视角1 文明传承——汉承秦制【主题阐释】 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有两个方面的特质:一个是继承自己的传统;一个是吸收别人的经验。文明传承不是单纯的继承,而是有分析的继承,即用扬弃的态度。“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主要讲的是文化传承;“扬弃旧义,创立新知”主要讲的是思想创新。【考题例证1】 (2016·课标全国Ⅲ,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解析 汉初实行“无为而治”,并不是崇尚儒家,故A 项错误;“萧何入秦,收拾文书”使得汉朝能够掌握秦朝的制度,汉初在掌握秦朝制度的基础上继承了秦朝有利于国家统治的制度,如皇帝制、三公九卿制等,故B项正确;根据“文书之力也”可知充分发挥了文书功能,故C项错误;秦朝的典章制度并非都适用于汉初,官吏仅熟知秦朝典章制度并不能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故D项错误。 答案 B 视角2 历史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知识点拨】 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演变过程始终伴随着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君主通过调整中央机构与地方管理体制、监察中央与地方官吏、改革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及加强思想控制等方式,导致了两大演变趋势: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废除丞相;中央的权力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削弱,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考题例证2】 (2014·课标全国Ⅰ,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解析 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不是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是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料中“‘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统治者借助了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B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故C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政治统治,而不是宗法制度的强化,故D项错误。 答案 B 视角3 主流思潮——公平公正【知识点拨】 追求公平、公正是人类有史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当前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公平、正义社会的需求。高考特别重视对古代选官用人制度特别是科举制的命题考查,主要从科举制的特点、演变及影响角度,理解认识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综合认识古代选官用人制度对今天完善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借鉴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惩治腐败,建立公平、清正、廉洁的社会。【考题例证3】 (2016·江苏单科,4)“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解析 材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采用密封考试形式,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取士科目数量减少”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亦贵进士科”说明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录取人数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 A 视角4 社会热点——聚焦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主题阐释】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深化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是新形势下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考题例证4】 (2015·课标全国Ⅱ,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解析 从材料可知汉宣帝强调的是天子与称职郡守能维护天下稳定,后被历代帝王重申,可知古代重视地方官吏的管理,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故B项错误;“良二千石(郡太守)”意思是称职的郡守,后来帝王采用的是维护官吏清廉的观念,而不是采用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故C项错误;D项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一、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的不同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背景?周为防止商代遗族叛乱,加强广大地区有效统治,周天子因循前代,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