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名人.ppt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 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 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教育思想,是易子而教,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都把全 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加强学校教育; 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 不正”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 上,小民亲于下的和谐融洽的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 孟子一贯以孔子的正统的继承者自 居,他的教育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还与弟子一起著书立说,著《孟子》七篇,留给后世。 易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 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其主要成就开创儒家学派,编纂《春 秋》,修订“五经”创办私学,以及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 。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 环境影响,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 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 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 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其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 “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 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 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 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的教育思想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基础。 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 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 家、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 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其代 表作品:《荀子》。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 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他的文章已有语录体发 展成为标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于成熟。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 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 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 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 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他提 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 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 他非常 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 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 董仲舒 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 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 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其教育思想 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仍有 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等方面的文化,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其主 要成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所用。其代表作品: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