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若干思考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若干思考
毛东刚, 朱小庆
( 太原科技大学法学系, 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离不开广大农村人口的积极参与, 否则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得到全面落实。 只有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农村的法治建设, 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法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特点、结合当前农村突出的法治问题, 初步探寻农村法治建设的解决方法。关键词: 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 依法治国
农村法治建设是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必须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也就是说, 必须以法律手段来规范、引导和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把法治建设作为首要切入点和重要保障来抓, 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石, 又是一剂标本兼治、药效长久的?? 对症良药 。
一、法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讲,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人治传统的国家, 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使??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的观念深入人心。法治不仅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 而且明显缺乏应有的社会人文基础, 这就使得社会发展与法治建设经常脱节,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不能充分体现。若把经济社会比作水流, 法治建设比作河道堤防, 那么只有修好河道, 筑好、筑牢堤防, 相互匹配, 才能和谐共生, 相得益彰, 否则,必然是洪水横溢, 泛滥成灾。因此,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伴随着法治的健全, 并需要法治来导航和规范, 这样, 才不至于“大河里水小河里流”,或“大脚穿小鞋”,也才能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约束和引领作用。
建国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过三次:第一次是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的伟大号召, 第二次1992 年“ 社教” 活动的重要目标, 2007 年中央1号文件再度提出, [ 1] 从字面说已是第三次, 时间跨度50 多年。为什么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直没有建成, 或者说建设新农村成效只是微乎其微, 我认为除了经济社会自身发展规律外, 法治的缺失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首先, 现代社会如缺失法治必然导致社会生活无序。“文化大革命”就是明显例证, 砸烂公检法,全民搞运动, 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人身安全尚无保证, 又何谈发展经济。当前, 随着经济变革和社会转型, 法律体系逐步完备, 全社会的“无法可依 演变成少数人的有法不依、违法乱纪, 一些地方出现了黑恶势力抬头现象, 局部形成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 并开始利用金钱、暴力和美色向国家政权渗透, 对一方经济建设构成严重威胁。其次, 现代社会如缺失法治必然导致经济发展无序。这是由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联性决定的。建国后长达30 多年时间, 我们一直实行?? 生产队、大锅饭 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 这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理想主义模式, 扭曲了经济自身规律, 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桎梏。客观上要求通过立法加以改变, 实行家庭承包, 但法治建设的滞后直接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 并造成群众认识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无序。
第三, 现代社会如缺失法治必然导致个人行为无序。法治建设一方面要对公民的正当诉求和合法权益予以保护, 另一方面, 必须对个体的行为模式和?? 游戏规则 进行限制, 尤其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变革进程中,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 法治建设只有紧跟这一进程, 才能始终发挥?? 指挥棒 和?? 领航灯 的作用, 才能有效约束和规范个体行为, 进而维护健康、有序的经济建设秩序。
二、新农村建设中应着力解决的法治问题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 九亿人口在农村, 新农村建设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改革开放20 多年来, 城市经济获得飞速发展, 相比之下, 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滞后, 一些突出制约因素和不和谐问题日益显现, 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2]主要表现在:
(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相适应问题。当前, 许多地方已经具备发展种粮大户、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基础和条件, 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立法保障和政府的扶持、推动, 直接限制了种粮大户的培育壮大, 规模化经营步伐明显迟缓, 出现了大量从事工商业或进城务工农民撂荒土地, 以至出钱让别人代耕的现象。同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能带来的暂时温饱也使不少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习惯土里刨食的农民心安理得地摆弄几亩薄田, 撑不死、饿不着, 客观上限制了他们的创业智慧和进取动力, 迟滞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也迟滞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 2) 乡镇政权职能错位问题。任何一级政府,发展经济是首要任务, 但在?? 重显绩, 轻潜绩 思维影响下, 对乡镇的考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