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化设计】2017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规范练18
专题规范练18 古代诗歌鉴赏(四)
专题规范练第38页 ?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11分)
临江仙
送光州曾使君①
[宋]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②青冥:代指朝廷。飞诏下青冥:指皇帝下令征调回朝。
(1)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虚实结合。上片回忆往事是虚,杯酒相倾是实,虚实结合,包含了词人对往昔欢乐团聚的怀念,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开篇“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中,“记得”二字将词人带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是虚写。“回头双鬓已星星”,现在见面,两人鬓发已经花白了,转入实写。可见是虚实结合的手法。
(2)词的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6分)
参考答案:想象使君到任后的生活和心境,塑造了一个热爱边塞生活、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表达出对友人的勉励、期许之情。
解析:下片运用想象手法,拟写友人边地“铁马红旗寒日暮”的生活情状,用“只愁”二字委婉曲折地表达了鼓励友人边塞建功立业的情意。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11分)
庐州城下
[金]赵秉文
月晕晓围城,风高夜斫营。
角声寒水动,弓势断鸿惊。
利镞穿吴甲,长戈断楚缨。
回看经战处,惨淡暮寒生。
(1)这首诗的前三联是如何描写战争场面的?(5分)
参考答案:通过月晕、风高、寒水、断鸿等景物描写,渲染了战场的肃杀氛围;通过角声、弓势、利镞、长戈等细节描写,具体再现了战斗的激烈场面。
解析:“月晕”“风高”等意象的选择,属于景物描写,凸显了战场的残酷;“利镞穿吴甲”可看出是细节描写,就如同“黄沙百战穿金甲”。此题答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分析合理也可。
(2)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所表现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诗人伫立回看,战后场景一片惨淡,暮色渐浓,寒意顿生。这两句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低沉压抑、极度悲凉的情感。
解析:要先表述尾联的诗句意思,然后回答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诗歌的情感可以从“惨淡”“寒”两个词语体会。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11分)
咏孤石
[南朝·陈]高丽定法师
迥石直生空,平湖四望通。
岩根恒洒浪,树杪镇摇风。
偃流还渍影,侵霞更上红。
独拔群峰外,孤秀白云中。
(1)本诗第二句“平湖四望通”对于第一句“迥石直生空”有什么作用?(5分)
参考答案:诗人描写湖的平阔,极目四方,空旷无边,目的在于有力地烘托孤城拔地而起,独立于天地之间的孤高雄姿。
解析:“迥石”是诗人自我的写照,它拔地而起,直插云霄。诗歌首句直接点出了“孤石”的傲岸独行,第二句则借助衬托的手法,从平湖的角度侧面烘托出“孤石”的孤高雄姿。
(2)这首咏物抒怀诗的思想内容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通过描绘湖中石的高、坚、丽、秀的形态特征,诗人表达了自己孤傲于世、孤高于俗、坚毅不拔的情怀。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考虑诗歌言志的特点。作为借物咏怀诗,“孤石”恰好就是诗人所托之物,而“孤石”的特点恰好就是诗人所言之情,托物咏怀诗的阅读一定要注意所托之物与所抒之怀的关系。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11分)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溪鸟勅鸟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②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溪鸟勅鸟(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è):一种树。
(1)诗歌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参考答案:诗歌的前四句描绘了物产丰盛、生活宁静、村民勤劳的环境,表现了“东邻西舍”相安无事,过着“无相侵”的睦邻生活。通过对农家宁静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为僧人的诗人对物阜民丰生活的欣喜之情。
解析:分析诗歌描绘的画面要结合诗歌中写到的意象,诗人的情感也体现在这些景物描写中。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出现的人物形象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蚕娘是一个勤劳的、因喜获丰收而内心喜悦的形象。牧童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扬;一时兴起,他又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绿水碧波之中,可见其快乐、顽皮。山翁则是一个纯朴善良、殷勤好客的形象。他笑容满面,亲切热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说,瓜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日就可尝新了,可见其纯朴善良、殷勤好客。
解析:诗的后四句,写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四个人物,在同类唐诗中,这还是不多见的。这四句从生活在这一环境中人物内心的恬静,进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爱。
5.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第(1)~(2)题。(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世纪金榜】2016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高效演练 2.5.2传记阅读--理解—理清思路,概括作答.doc
- 【世纪金榜】2016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高效演练 2.5.3传记阅读--探究—明确观点,分条表述.doc
- 【世纪金榜】2016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高效演练 2.6.1&2.6.2&2.6.3辨析筛选、表达技巧、形象.doc
- 【世纪金榜】2016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高效演练 2.6.4&2.6.5环境、探究.doc
- 【世纪金榜】2016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高效演练 2.7.1立意:从正确到深刻.doc
- 【世纪金榜】2016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高效演练 2.7.2点题:从直白到圆合.doc
- 【世纪金榜】2016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高效演练 2.7.3选材:从恰当到新颖.doc
- 【世纪金榜】2016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高效演练 2.7.5语言:从通顺到优美.doc
- 【优化探究】2017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书讲解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七 抢分点二十一 作文包装——四种包装,闪亮登场.ppt
- 【优化探究】2017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书讲解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七 抢分点二十 选材与用材——学会类比、对比与排比.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