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气象灾害非工程应对措施进展问题与对策-城与环境研究.PDFVIP

中国城气象灾害非工程应对措施进展问题与对策-城与环境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城气象灾害非工程应对措施进展问题与对策-城与环境研究

中国城市气象灾害非工程应 对措施进展、 问题与对策 辛  源  彭莹辉  姜海如  孔  锋  吕丽莉 摘 要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 城市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气象灾害威 胁, 城市气象灾害呈现出高破坏性、 高扩散性、 高社会影响性等特点, 进一 步导致城市气象灾害防治更加复杂化。 城市气象灾害防治更加强调发挥非工 程应对措施的突出作用。 中国已初步形成城市气象灾害非工程应对措施体 系, 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薄弱之处。 作者提出要坚持技术防灾、 科 学防灾、 制度防灾、 社会防灾, 通过进一步强化城市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 力、 完善城市气象灾害防治预案、 推进城市气象灾害立法和管理水平、 提 高气象防灾减灾社会参与程度等途径, 提升中国城市气象灾害非工程应对 的能力。 关键词  气象灾害  非工程措施  中国  城市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851X (2016) 04 - 0081-14 一、 引言 中国是全球气象灾害种类最多、 灾情最严重、 灾害风险最高的国家之一。 气象灾 害具有灾害种类多、 发生频率高、 群发性突出、 灾害风险大、 灾情严重等特征, 占中 国自然灾害损失总量的71%左右 (郑国光, 2013)。 2015 年,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造 【基金项目】 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 “我国大城市气象灾害预警与非工程性应对措施研究” (批准号: 2013GXS4B092)。 【作者简介】 辛源 (198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博士研究生, 中国气象局发 展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邮政编码: 102488; 彭莹辉 (1963 - ), 中国气象报社副研究员, 邮政编码: 100081; 姜海如 (1957 -), 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邮政编码: 100081; 孔锋 (1985 -), 中国气象局发 展研究中心工程师; 吕丽莉 (1987 -), 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工程师。 致谢: 感谢审稿专家匿名评审, 当然文责自负。 81 2016年第4期 ① 成死亡、 失踪1300 多人,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00亿人民币。 气象防灾减灾已经成 为国家综合灾害防治的重要内容, 气象灾害监测、 预报预警、 防灾备灾、 应急处置、 灾害救助、 恢复重建等已经成为当前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是保护人民群众生 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镇化进程十分迅速 (潘家华、 魏后凯, 2014), 常住人口 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5 年的5610%, 2015 年城镇常住人口达到 ② 771亿人。 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所面临的气象灾害威胁也日趋严峻。 影响城市 安全的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暴雨洪涝、 高温热浪、 雷击、 沙尘暴、 风灾、 低温冰冻以及 空气污染等由于气象因素引起的次生、 衍生灾害 (王迎春等, 2009)。 灾害的形成取 决于致灾因子、 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史培军, 2005; 秦大河, 2015)。 一方面,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象事件更加多发频发, 中国的快速城镇化也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气象灾害的诱发因素和城市财富的暴露度, 导致城市对极端气 象事件的敏感性更高、 脆弱性更强, 并且使得城市气象灾害越来越呈现出高破坏性、 高扩散性、 高社会影响性等特点。 如2012 年北京 “7 ·21” 特大暴雨事件, 造成了 十分严重的灾害损失 (郑丁宁、 郭文龙, 2013; 潘家华、 魏后凯, 2014; 谢欣露、 辛源,2014)。 另一方面, 城市气象灾害增加了灾害防治的复杂程度, 使防灾减灾由 单一因素领域扩展到多重因素叠加领域, 城市安全基础设施的设计标准又很难及时跟 上灾害防治的需求, 以应对单一灾害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