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考语文(湖南专用)大二轮复习微专题回扣与规范:第七章 训练2 古诗鉴赏.docVIP

【步步高】高考语文(湖南专用)大二轮复习微专题回扣与规范:第七章 训练2 古诗鉴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步步高】高考语文(湖南专用)大二轮复习微专题回扣与规范:第七章 训练2 古诗鉴赏

训练2 古诗鉴赏 温馨寄语 考场上做古诗鉴赏题最主要的是先读懂诗歌,要学会看标题,看正文,看注释,看题目,尤其要把正文仔细地“咀嚼”几遍,不可打闪电战。做题时,首先应注意的是思想感情,要会抓关键词语,尤其是对情语或诗眼要反复品读,注意作者抒情的方式和特点。做题的另一个重点是鉴赏表达技巧,无论是直接考还是间接问,准确判定所用的表述技巧最重要,为此,审题要看范围、看角度、看数量。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南 园 李 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①,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②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 ①雕虫:雕虫小技。②辽海:东北边境,即唐河北道属地。 (1)从“老雕虫”“挂玉弓”两词中,可以品读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之情。 (2)有人认为尾联揭示出了诗歌的主题,你同意吗?请结合诗歌分析诗人“哭秋风”的原因。 答:  答案 (1)读书无用、怀才见弃的怨艾 (2)同意。“文章”指代文士,实指诗人自己。“哭秋风”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感伤时事、哀悼穷途的文士之悲。国家多难,民不聊生,这是诗人“哭秋风”的原因之一;由于战乱不已,朝廷重用武士,轻视儒生,以致斯文沦落,这是诗人“哭秋风”的原因之二。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1)“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句让我们想起了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上阕与下阕在内容上各偏重什么?上下阕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  (3)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词人是怎样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答:  答案 (1)一枝红杏出墙来 (2)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一幅景色怡人的春景图,下阕主要写情,表达了思妇盼离人归的急切心情。上阕写景是为下阕写情做铺垫的,下阕思妇的盼归是从上阕景色中生发的感情。 (3)本词通过“鸳鸯”“红杏”“柳绵”等意象塑造了一个孤独寂寞、伤离别的思妇形象。鸳鸯总是成双成对,这容易引起独处之人对爱人的思念;红杏出墙,则易引起人寂寞孤独难耐的感伤;“柳”与“留”谐音,且古人在送别时有折柳相赠的习俗,因此柳绵有伤别离、感思怀的意味。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1)“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两句中,“松排山面千重翠”是写__________(时间)的山上景物,“月点波心一颗珠”则是写晚上的__________(处所)景物。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白天 水中 (2)①比喻。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湖面水平如镜。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裙幅。刻画出西湖的美。 ②情景交融。描绘出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处处流露出诗人对它的喜爱之情。春色如此秀丽,诗人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③白描。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全诗亦以“湖”字为中心,勾勒出一幅湖上春景图,层次分明。 ④铺陈。写出西湖春景的多样与丰富,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注]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 苏轼被贬黄州安顿下来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心扉。这首词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写出的。 (1)词的上片作者选取了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景画,表现出作者爱悦自然的情怀。词的下片描写溪水西流的特殊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简析首句中“浸”字的妙处。 答:  答案 (1)明丽、清新 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旷达乐观 (2)“浸”有“蔓延”之意,兰草此时才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了,一个“浸”字写尽了春兰的活力。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1)“杜宇”即“杜鹃”,其叫声凄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也出现了它的身影:“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