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科医师相关培训)经穴总论演稿.ppt
社区常见病症的中医药照顾;上 篇;绪 言;1.针灸学的定义;2.针灸学的内容;3.针灸学的优点;4.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4.2 针灸学的学习方法;6.针灸学的发展; 6.1 针灸学术的肇始时期
时间:五帝、夏、商、周、春秋时期(大约4千年前~公元前476年)。
著作:《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图。
针具:砭图、青铜针图。
医家:医缓、医和。;6.2 针灸学术的建立时期
时间:战国、秦、汉代(公元前475~公元263年)。
著作:《黄帝内经》、《难经》。
针具:金针、银针图、青铜针图、铁针。
针灸模型:彩绘经络漆木人图、针灸陶人图。
医家:秦越人(扁鹊)、华佗、张仲景。; 6.3 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
时间:魏、晋、唐、宋、元、明代(公元220~1644年)。
著作: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葛洪《肘后备急方》;孙思邈《千金要方》、王焘《外台秘要》;王执中《针灸资生经》、窦材《扁鹊心书》;何若愚《子午流注针经》、滑寿《十四经发挥》;; 杨继洲《针灸大成》、徐凤《针灸大全》、高武《针灸聚英》,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图,汪机的《针灸问对》。
针灸专科:唐代太医署中设针灸专科。
医学教育:唐代医学教育设针灸专业;王惟一《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铜人模型图。
针灸方法:针刺手法、艾卷灸、雷火针法、太乙针法、时间针法。
; 6.4 针灸学术的衰退时期
时间:清、近代(公元1644~1948年)。
著作:吴谦《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廖润鸿《针灸集成》、李学川《针灸逢源》。
事件:重药而轻针,针灸逐渐转入低潮。公元1822年,清王朝竟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太医院针灸一科,着永远停止”;西医排斥中医;国民党废除中医案;承淡安成立针灸学社,开展针灸函授教育;延安白求恩和平医院设针灸门诊。 ; 6.5 针灸学术的繁荣时期
时间:建国至今(公元1949年~现在)。
事件:针灸学习和研究机构的设立及学术会议的召开;大量针灸著作的出版发行;针灸临床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针灸治病原理的研究;经络实质的研究。 ;7.针灸学的国外传播; WHO公布推广适宜用针灸治疗的43种病症(这一疾病名单的确定是基于临床经验,而不是临床对照研究): 呼吸系统疾病:急性鼻窦炎、急性鼻炎、普通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以及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尤其对儿童和无并发症的患者较有效)。 眼科疾患:急性结膜炎、中枢性视网膜炎、儿童近视眼、无合并症的白内障。 口腔疾患:牙痛、拔牙后的疼痛、牙龈炎、急慢性咽炎。 胃肠道疾患:食道和贲门痉挛、呃逆、胃下垂、急慢性胃炎、胃酸分泌过多、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缓解疼痛)、急性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结肠炎、急性杆菌性痢疾、便秘、腹泻、麻痹性肠梗阻。 神经/肌肉疾患:头痛和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瘫(早期,如3-6个月内)、中风后的瘫痪、末梢神经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美尼尔氏症、神经性膀胱功能紊乱、遗尿、肋间神经痛、颈肩综合征、冻结肩(肩周炎)、网球肘、坐骨神经痛、下背部疼痛、骨关节炎。 ; 第一章 经络总论;1.经络的概念 ;经: 指经脉,有纵丝、路径之义,为经络系统的主干,纵行的,分布在人体一定部位,分布较深,深入体内与脏腑相联系。
络: 指络脉,有网络之义,为经脉别出的分支,横、斜行的,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分布较浅,多散布在体表,联系经筋和皮部。;1.3 经气(Meridian-Qi);2.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2.3 经络学说的形成
形成的途径:①针灸等刺激的感应和传导的观察;②腧穴疗效的总结;③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④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形成过程:①先穴后经说;②先经后穴说;③经穴孤立发现说。
形成的标志:战国时代《黄帝内经》的完成。;3.经络学说的发展 ;4.经络系统的组成 ;;;4.1 十二经脉;体表分布规律:它们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其中上肢的内侧是手三阴经,下肢的内侧是足三阴经;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和头面、躯干,其中上肢的外侧是手三阳经,下肢的外侧是足三阳经。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三阴经在上肢的排列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足三阴经在小腿下半部及足背,其排列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八寸处足厥阴经同足太阴经交叉后,循行在太阴与少阴之间,便成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脏与腑有表里相合的关系,阴经与阳经有表里属络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1月份刘莉)CKD5期 上消化道出血教程文件.ppt
- (2013年版)第五章节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20140403.ppt
- (2017-04-10)宁波妇幼卫生综合改革发展情况介绍与讲解演稿.ppt
- (3月)2014年3月保洁人员院感基本知识相关培训资料.ppt
- (4月)宫腹腔镜联合下子宫纵膈电切术水中毒治疗看护管理查房.ppt
- (8年制)CNS感染知识讲稿.ppt
- (career development)职业生涯规划计划课件.ppt
- (PowerShrink 2008) - 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20090414培训资料.ppt
- (三)慢性肾衰竭说明.ppt
- (上篇)降钙素原快速检测及临床应用及运用(江苏省人民医院医学博士李辉主任2014.4.17).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