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阳明病概论纲要
(二)白虎加人参汤证 【原文】 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168) ★ 熱結在裏 里热蒸腾,迫津外泄 汗出 汗出津伤,胃中干燥 大渴、舌上干燥而烦、饮水 汗出腠理疏松 时时恶风 表里俱热,气阴两伤 清热益气生津 (二)白虎加人参汤证 【原文】 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169) 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 之。(222) 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 之。(170) 思考 1. 如何区别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 2.对四大症当如何认识? (三)栀子豉汤证 【原文】 陽明病,脉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①反讝語。若加温針,必怵惕②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虚,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③者,梔子豉湯主之。(221) ②怵惕:怵(chù,音触),害怕,恐惧。怵惕,即恐惧不安之状。 (三)栀子豉汤证 【原文】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温,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228) 其外有热 体表仍有发热 手足温 热势尚不太盛 不结胸 胸膈无实邪结滞 心中懊憹、易饥 热扰胸膈 不能食 胃气呆滞 但头汗出 郁热上蒸 (四)猪苓汤证 【原文】 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223)★ ?? 脉浮 发热 阳明热盛于外 渴欲饮水 津伤 小便不利 水饮内停,气化不利 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 (四)猪苓汤证 ???豬苓湯方 ?? 豬苓(去皮) 茯苓 澤瀉 阿膠 滑石(碎)各一兩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豬苓、茯苓、澤瀉 甘淡,渗泄利水 滑石 甘寒,清热利水 阿膠 咸寒,育阴清热 阳明热证 【原文】 若下之,則胃中空虚,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③者,梔子豉湯主之。(221) 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222) 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223) 思考 如何区别应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 如何区别白虎汤证、栀子豉汤证、猪苓汤证? 阳明热证四大证型是什么? 石膏的应用有哪些? 太阳病变证的热证与阳明热证如何区别? 夏至前5天,某中医院门诊。 青年男性,22岁。 感冒后,发高烧,神志不清楚,手足发凉,不停的要水喝,睡前说胡话。 讨论:当做何种检查? 体温:39.9℃,腹软,大便通畅,小便色黄。脉洪大任按,舌质绛而苔黄。 治当辛寒重剂 处方 生石膏 30 知母 9 甘草 6 粳米 一大撮 广牛角 3 菖蒲 3g 郁金 3 连翘心 3 服两剂,热退厥回,病愈。 清明后5天,某中医院门诊。 中年男性,52岁。 患者有糖尿病史,口燥渴,喜喝水,喝水后又渴,有饮水不能解渴之势。小便却黄,纳食减少,神疲体乏,大便正常。 脉大而软,舌质红无苔。 讨论:此证当辨何证? 肺胃热盛,气阴两伤 生石膏40 知母10 炙甘草6 g 粳米一大撮 人参10 花粉10 小暑前2天,某中医院门诊。 老年女性,64岁。 3年前曾患慢性肾盂肾炎。5天前,曾腰部酸痛,小便浑浊,有时夹有小血块,服西药不见好转。现仍腰酸腿软,尿频不疼,尿液浑浊乳白,易沉淀,杂有小血块,头昏耳鸣,五心烦热,口干欲饮,饮不解渴,舌质晦淡而红,苔薄黄而腻,脉沉细而数。 讨论:当辨何证?用何方? 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谢 谢 * * * * * * * 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中医经典著作教研室 杨 学 伤寒论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内容提要 概 述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 第三节 阳明病变证 第四节 阳明病证候辨 概 述 一、阳明(气化) “两阳合明,谓之阳明” “阳明之上,燥气主之” “阳明多血多气” 热盛 化燥 正气充盛 概 述 一、阳明(经络)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概 述 一、阳明(脏腑) 胃腑:受纳腐熟 大肠:传化糟粕 概 述 二、阳明病 1. 定义 2. 病因病机主症 3. 证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